志远药材产量现状如何?减产原因及后市供应怎样?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远志作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其根部入药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开窍散郁等功效,是《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也是中成药如“远志丸”“归脾丸”等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远志的产量问题备受行业关注,其产量不仅关系到市场供应稳定,也直接影响药农收益和产业链健康发展,本文将从远志的主产区分布、产量影响因素、近年产量变化趋势及市场供需现状等方面展开分析,并针对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药材志远产量

远志主产区及产量分布概况

远志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受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影响,主产区相对集中,根据全国中药材种植普查数据及市场交易情况,当前远志家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及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山西吕梁、陕西渭南、河北承德三大产区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从种植模式看,远志分为野生资源和家种资源,但受过度采挖及生态环境变化影响,野生远志产量逐年减少,目前市场供应以家种为主,占比已超过85%,家种远志的产量因产区气候条件、种植技术差异较大,例如山西吕梁地区因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透气,所产远志根条粗壮、有效成分含量高,亩产可达150-200公斤(干货),而河北部分产区因管理粗放,亩产多在100-130公斤,下表为2023年主要远志产区产量及占比情况:

产区 年产量(吨) 全国占比 代表县(市) 亩产水平(公斤/亩)
山西吕梁 3200 35% 临县、方山、离石 150-200
陕西渭南 2800 30% 蒲城、澄城、大荔 120-180
河北承德 1500 16% 平泉、兴隆、隆化 100-130
内蒙古赤峰 800 9% 宁城、敖汉 90-120
其他产区 1000 10% 甘肃定西、辽宁朝阳等 80-110
全国总计 9300 100%

影响远志产量的关键因素

远志产量的形成是自然条件与人为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可归纳为气候生态、种植技术、采收政策及市场导向四大方面。

气候与生态条件

远志适应性较强,喜温凉气候,耐旱怕涝,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年降水量400-600毫米的山区或半山区,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根部有效成分积累,但过度干旱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而连续阴雨则易引发根腐病,影响成活率和产量,2022年陕西渭南夏季遭遇持续降雨,部分产区远志发病率达15%-20%,导致当年该地区产量较往年下降约12%。

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

家种远志的产量与种植技术密切相关,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时间、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当前,产区仍存在种植不规范问题:部分药农沿用传统直播方式,种子发芽率不足50%;施肥重化肥轻有机肥,导致土壤板结,根系发育不良;病虫害防治依赖化学农药,易产生药害,相比之下,规范化种植基地采用温室育苗、起垄栽培、生物防治等技术,可使亩产提高30%-40%,且有效成分(如远志皂苷)含量更高。

采收年限与资源保护

远志生长周期较长,一般播种后2-3年才能采收,采收过早(不足2年)根条细小、产量低,过晚(超过3年)则纤维化程度高、品质下降,近年来,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部分药农为短期收益提前采收,导致整体单产降低,野生远志因无序采挖,资源量已不足上世纪80年代的20%,主产区已实施野生资源保护措施,限制了市场供应量的补充。

市场价格与种植积极性

远志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药农种植意愿,以近5年为例,2020年受疫情及库存减少影响,远志价格从80元/公斤涨至150元/公斤,带动产区扩种面积增加20%;但2022年新货集中上市后价格回落至90元/公斤,部分散户因收益下降缩减种植面积,导致2023年总产量同比减少8%,这种“价涨扩种—价跌缩种”的循环,是造成远志产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近年产量变化趋势与市场供需现状

产量变化趋势

2018-2023年,远志总产量呈“先增后稳再降”态势,2018-2020年,受价格上涨刺激,山西、陕西等地新增种植面积超10万亩,总产量从2018年的6500吨增至2020年的8200吨;2021-2022年,随着新货陆续上市,产量稳定在8500-9000吨;2023年,受主产区气候异常及部分老产区弃种影响,总产量降至9300吨(注:因统计口径调整,包含少量新增产区,实际同比略有下降)。

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从需求端看,远志年用量稳定在8000-9000吨,其中中成药生产占比约60%(如“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饮片加工占比30%,出口及民间用药占比10%,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国际化推进,远志出口量年均增长5%,2023年出口量达800吨,进一步拉动需求,当前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优质远志(如“远志筒”)因资源稀缺,仍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常年维持在200-300元/公斤。

归纳与展望

远志产量的稳定受多重因素制约,未来需通过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完善市场预警机制等措施,实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随着中医药产业对药材质量要求的提升,优质优价将成为市场导向,推动远志种植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转型,从而保障产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

相关问答FAQs

Q1:远志产量波动对市场价格有何影响?
A:远志价格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当产量减少(如2023年气候减产),市场供应趋紧,价格便会上涨,反之则下跌,2020年产量8200吨,价格因供不应求涨至150元/公斤;2022年产量增至9000吨,价格回落至90元/公斤,中间商囤货、出口需求变化等因素也会放大价格波动,导致“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现象。

Q2: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远志的单位面积产量?
A:提高远志单产需从“种、管、收”全链条优化:一是推广良种选育,选用“远志1号”等高产抗病品种,种子发芽率可从50%提升至85%;二是采用起垄栽培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地温保墒,使出苗率提高30%;三是合理施肥,基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亩,生长季追施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避免徒长;四是病虫害绿色防控,用苦参碱防治根腐病,释放天敌防治蚜虫,降低损失率至10%以下,通过综合措施,远志亩产可稳定在180-220公斤,较传统种植提高50%以上。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清热利咽常用中草药有哪些?各自功效及适用人群有哪些?
« 上一篇 09-01
乳岩中医治疗原则的核心是什么?
下一篇 » 09-0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