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咽常用中草药有哪些?各自功效及适用人群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清热利咽是中医治疗咽喉部疾病的核心治法之一,适用于风热犯肺、热毒壅盛、阴虚火旺等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干燥灼热、声音嘶哑、吞咽不适等症状,中医认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热毒侵袭或阴液亏虚易致咽喉失养,而清热利咽类中草药多具寒凉之性,能清解肺胃热毒、滋养肺肾阴液、利咽消肿止痛,临床常用中草药种类繁多,需根据具体证型辨证选用,以下详细介绍其性能与应用。

清热利咽常用的中草药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金银花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 煎服10-30g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连翘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热淋尿闭 煎服6-15g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慎用
板蓝根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温病发热,头痛,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痄腮 煎服9-15g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牛蒡子 辛、苦,寒,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利咽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痈肿疮毒 煎服6-12g 气虚便溏者慎用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 煎服3-6g(后下) 体虚多汗者慎用
桔梗 苦、辛,平,归肺经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咽干不渴 煎服3-10g 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胃溃疡者慎用
玄参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瘰疬 煎服9-15g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反藜芦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肺燥干咳,阴虚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咽喉肿痛 煎服6-12g 感冒风寒、痰饮湿浊、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
射干 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煎服3-9g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忌用
山豆根 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痈肿疮毒 煎服3-6g 过量易致呕吐、腹泻,脾胃虚寒者忌用,孕妇慎用
胖大海 甘、淡,寒,归肺、大肠经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 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燥热咳嗽,热结便秘 开水泡服1-3枚 风寒感冒、脾虚便溏者忌用,不宜长期服用
木蝴蝶 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利咽润肺,疏肝和胃 咽喉肿痛,咳嗽,音哑,肝胃气痛 煎服1-3g 脾胃虚寒者慎用

临床常根据证型配伍使用:风热犯肺之咽喉肿痛,配金银花、连翘、薄荷以疏散风热(如银翘散);热毒壅盛之咽喉红肿溃烂,配板蓝根、牛蒡子、射干以清热解毒消肿;阴虚火旺之咽喉干燥疼痛,配玄参、麦冬、桔梗以养阴润肺(如玄麦甘桔汤);肺热咳嗽痰多者,配桔梗、甘草以祛痰排脓(如桔梗汤)。

FAQs

清热利咽常用的中草药

问:清热利咽中草药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答:不建议自行长期泡水饮用,清热利咽类多性寒凉,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若需长期使用,需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药物(如茯苓、白术),且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症状缓解后及时停药或调理体质。

问:咽喉肿痛如何选择合适的清热利咽中草药?
答:需辨证选用:①风热型(红肿痛伴发热恶风):选金银花、连翘、薄荷;②热毒型(剧痛溃烂):选板蓝根、山豆根、射干;③阴虚型(干燥少痰伴手足心热):选玄参、麦冬、木蝴蝶;④痰热型(肿痛痰黄黏稠):选桔梗、牛蒡子、鱼腥草,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者需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清热利咽常用的中草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青蛙作为中草药材的名称具体叫什么?
« 上一篇 09-01
志远药材产量现状如何?减产原因及后市供应怎样?
下一篇 » 09-0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