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秧禾,又名银禾苗、秧草青,为民间常用草药,其名多源于植株形态——茎秆细长如秧苗,表面覆有银白色细茸毛,在阳光下泛金属光泽,故得“银秧”之名,传统多分布于我国南方丘陵、溪谷边及湿润农田埂畔,为菊科植物银线草(Gnaphalium affine D. Don)的全草,亦有部分地区将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 vulgare L.)的幼嫩植株称为“银秧禾”,需注意基原差异,本文以菊科银线草为主,兼顾部分地区习用情况,系统介绍其药材特性与应用。
基原与形态特征
银秧禾正品为菊科植物银线草的干燥全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40cm,茎直立,基部常分枝,密被白色绵毛,呈灰绿色,质脆易折断,叶互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倒披针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2-5cm,宽0.5-1.5cm,先端钝圆或具小尖突,基部渐狭,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绒毛,叶脉在背面稍隆起,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密集成伞房状花序总苞,总苞钟形,苞片2-3层,干膜质,顶端钝,黄白色,边缘具狭膜质;花管状,多数为两性花,淡黄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雄蕊,雌蕊1枚,子房下位,瘦果长圆形,长约0.5mm,具细纵棱,冠毛白色,糙毛状,花期6-9月,果期8-10月,部分地区将唇形科牛至(俗称“土香薷”)的幼嫩植株作银秧禾使用,其区别在于茎方形,叶对生,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具香味,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花序,花冠紫红色,需注意鉴别。
采收加工与药材性状
银秧禾多在夏、秋季植株开花时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泥沙,晒干或阴干,干燥药材全草缠绕成团,茎圆柱形,直径1-3mm,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密被白色茸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类圆形,中空,叶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倒披针形,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绒毛,头状花序小,黄白色,总苞片干膜质,气微,味微苦、辛,以色灰绿、叶多、带花序、无杂质者为佳,若为唇形科牛至的银秧禾,则茎方形,叶对生,揉搓后有香气,花冠紫红色,与正品性状差异显著。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南药物志》等记载,银秧禾(菊科银线草)性味辛、苦,微寒,归肺、肝、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祛风止痒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咯血、衄血、尿路感染、肾炎水肿、疮疖肿毒、湿疹、风疹瘙痒等症,其辛能散风,苦能降泄,寒能清热,既可清热解毒以治疮肿,又能凉血止血以疗血热出血,尚可利尿通淋以导湿热下行,外用还可祛风止痒,部分地区习用的唇形科牛至,则性味辛、微温,归肺、脾经,功效为解表散寒、化湿和中,主治感冒、中暑、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与菊科银秧禾功效差异较大,临床需区分使用。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银秧禾(菊科银线草)主要含黄酮类、挥发油、有机酸、甾体类等成分,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作用;挥发油中含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可抑制呼吸道病原体;有机酸如绿原酸、咖啡酸,具有清热解毒、利胆作用;尚含微量生物碱(如银线草碱),具有抗肿瘤潜力,药理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发挥止血作用;还具有利尿、抗过敏、调节免疫等作用,唇形科牛至的活性成分主要为挥发油(以对-聚伞花素、麝香草酚为主),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消化等作用,与菊科银秧禾的药理活性不同。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内服:煎汤,9-15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使用时需注意:① 脾胃虚寒者慎用,因其性寒,易致腹泻;② 孕妇忌用,传统认为其活血通利,可能诱发流产;③ 不宜长期过量服用,以免苦寒伤胃;④ 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若为唇形科牛至,则性偏温燥,阴虚血燥者慎用,且用量宜小,一般3-9g。
临床应用与配伍举例
- 风热感冒:银秧禾15g,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煎服,每日1剂,疏风清热解毒。
- 咽喉肿痛:银秧禾20g,板蓝根15g,牛蒡子10g,甘草6g,煎服,每日1剂,清热利咽。
- 尿路感染:银秧禾30g,车前草15g,白茅根20g,滑石10g(包煎),煎服,每日1剂,利尿通淋。
- 疮疖肿毒:鲜银秧禾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清热解毒消肿。
- 湿疹瘙痒:银秧禾30g,地肤子20g,蛇床子15g,煎水外洗,每日2次,祛风止痒。
现代研究进展
近年来,银秧禾的抗炎、抗菌、止血作用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其黄酮类成分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挥发油成分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望开发为天然抗病毒药物;其提取物对肝癌HepG2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但需注意,目前研究多集中于提取物或单体成分,临床应用仍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相关问答FAQs
Q1:银秧禾与车前草均能利尿通淋,二者功效有何区别?
A1:银秧禾与车前草均可利尿通淋,但功效侧重不同,银秧禾性寒,味苦辛,除利尿通淋外,长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更适用于尿路感染伴血尿(如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咽喉肿痛、疮肿等热毒或血热证;车前草甘寒,既能利尿通淋,又能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更适用于湿热淋证(如石淋、膏淋)、泄泻、水肿、目赤涩痛、肺热咳嗽等,且药力较缓,兼能养阴,二者常配伍使用,增强利尿通淋之效,如治疗热淋时,银秧禾清热解毒,车前草渗湿利尿,共奏清热利湿通淋之功。
Q2:银秧禾与牛至名称相近,如何区分?
A2:银秧禾与牛至为不同科属植物,名称相近但功效差异大,可从以下区分:① 基原:银秧禾正品为菊科银线草,部分地区习用唇形科牛至(称“土香薷”);② 性状:菊科银秧禾茎圆柱形密被白毛,叶互生,头状花序黄白色;唇形科牛至茎方形,叶对生,揉搓有香气,花冠紫红色;③ 性味功效:菊科银秧禾性寒,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唇形科牛至性温,功效解表散寒、化湿和中;④ 主治:菊科银秧禾主治感冒发热、尿路感染、疮肿等;唇形科牛至主治感冒、中暑、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临床使用时需注意基原鉴别,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