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是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效,传统炮制中,知母去皮是关键环节,目的是去除表皮的毛状物、未去净的残存叶基及泥沙等杂质,减少非药用部分,使有效成分更易溶出,同时改善药材外观和口感,去皮方法需根据知母的质地、炮制需求及生产规模选择,常见的手工去皮、机械去皮等工艺各有特点,操作时需注意细节以保证药材质量。
知母去皮的目的与重要性
知母根茎采挖后,表面常附有黄褐色表皮、细密绒毛及残留的叶基纤维,这些部分质地粗糙,不仅影响药材的洁净度,还可能吸附杂质和微生物,现代研究表明,知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知母皂苷、芒果苷、知母多糖等,主要集中在根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表皮中含量较低且含有较多鞣质,若不去皮,可能影响煎煮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去皮后的知母呈黄白色或类白色,有光泽,符合《中国药典》对优质药材的外观要求,便于临床调剂和制剂生产,无论是传统应用还是现代炮制,知母去皮都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步骤。
传统手工去皮方法及操作要点
传统手工去皮是知母炮制的经典工艺,适合小批量加工或对药材完整性要求高的场景,核心在于“软化适度、去皮干净、损伤最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挑选与软化处理
取干燥的知母,先挑出腐烂、虫蛀及霉变品,保留大小均匀、质地坚实的个体,因干燥的知母根茎坚硬,直接去皮易损伤肉质,需进行软化处理:常用方法为浸泡法,将知母置于清水或淡盐水中(水以淹没药材为度),浸泡4-6小时(冬季可适当延长),待药材吸水变软、表皮稍起皱时取出;或采用蒸制法,将知母铺于蒸笼中,蒸至“圆气”(蒸汽均匀冒出)后保持5-8分钟,趁热去皮,蒸制软化的知母表皮更易剥离,且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但需控制时间,避免过度蒸煮导致有效成分分解。
去皮工具与操作
传统去皮工具以竹刀、铜刀或不锈钢刀为宜,忌用铁器(因铁离子可能与知母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操作时,一手握住知母根茎的一端,另一手持竹刀或刀具,从知母的顶端(残留叶基处)纵向划开表皮,深度以刚划破表皮为度,再沿划口处用手或竹刀将外皮剥去,对于较粗的知母,可分段划口、分段剥离;对于细小的分枝,可直接用手搓揉去除表皮,操作需注意力度,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肉质断裂或损伤。
清洗与干燥
去皮后的知母表面可能残留少量表皮碎屑,需用流动清水快速冲洗(避免久泡导致有效成分流失),捞出后沥干水分,传统干燥方法为阴干,即将知母平铺于通风、干燥的晾晒架上,厚度不超过3cm,定期翻动,直至完全干燥(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符合药典标准),忌暴晒,以免表皮颜色变深或有效成分氧化。
机械去皮方法与适用场景
随着中药生产规模化发展,机械去皮因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已成为知母炮制的常用工艺,常见设备有滚筒式去皮机、摩擦式去皮机及专用根茎类药材去皮机,其原理通过物理摩擦或冲击作用剥离表皮,操作时需根据设备说明书调整参数,以保证去皮效果。
滚筒式去皮机
将软化后的知母(处理方法同手工去皮)投入进料口,知母在旋转的滚筒内与内壁的摩擦条(或毛刷)反复碰撞、摩擦,表皮被剥离后从出料口排出,操作时需控制滚筒转速(一般以30-50转/分钟为宜)和知母的进料量,避免转速过快导致知母破碎,或进料过多造成去皮不彻底,此方法适合批量处理,但对知母的大小均匀性要求较高,若个体差异大,可能导致部分去皮过度或不足。
摩擦式去皮机
设备内装有高速旋转的砂轮或橡胶摩擦轮,知母在摩擦轮的带动下自转,表皮与摩擦轮接触后被磨去,使用时需调整摩擦轮的压力(压力以知母表皮能去除且肉质无损伤为度),并配合喷淋装置(软化用水),减少摩擦产生的热量,此方法去皮效率高,适合形状较规则的知母,但对细小分枝的处理效果略差,需提前分选。
机械去皮后的处理
机械去皮后的知母需进行筛选,去除未去皮过或破损的个体,重新进行手工或机械去皮;合格品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后干燥(可采用热风烘干,温度控制在50-60℃,避免高温导致有效成分破坏)。
不同炮制品的去皮处理差异
知母的炮制品主要有生知母(知母)、盐知母、酒知母等,不同炮制品对去皮的要求和工艺顺序略有不同:
- 生知母:需先去皮再切片,去皮后趁切成2-3mm厚的片,干燥后即可。
- 盐知母:取知母片,用盐水(每100kg知母片用食盐2kg,加适量化开)拌匀,闷润至盐水吸尽,用文火炒干(温度不超过80℃),盐制前需确保知母已去皮,否则盐分易附着在表皮上,影响炮制均匀性。
- 酒知母:取知母片,用黄酒拌匀(每100kg知母片用黄酒10kg),闷润至酒液吸尽,用文火炒干,酒制前同样需去皮,酒液更易渗透至无表皮的肉质中,增强滋阴润燥之效。
去皮质量标准与注意事项
质量标准
去皮后的知母应符合以下要求:表面黄白色或类白色,有光泽,无表皮残留、无焦糊、无虫蛀、无空心;质地坚硬,断面呈颗粒状;含水量≤13%,总灰分≤8.5%(《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
注意事项
- 软化程度:软化不足则去皮困难,易损伤肉质;软化过度则易知母变软,难以保持形状,需根据知母的干湿度灵活调整浸泡或蒸制时间。
- 工具选择:禁用铁器,推荐使用竹刀、铜刀或不锈钢工具,避免金属离子污染。
- 干燥条件:阴干或低温烘干,避免暴晒或高温干燥,以免影响色泽和有效成分。
- 环境控制:去皮操作应在清洁、通风的环境中进行,避免灰尘、杂质污染;阴干时需防雨、防潮,防止霉变。
不同去皮方法对比表
方法 | 操作步骤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传统手工去皮 | 挑选→软化(浸泡/蒸制)→竹刀去皮→清洗→干燥 | 去皮干净,损伤小,保持药材完整性 | 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依赖操作经验 | 小批量加工、高品质药材需求、传统炮制传承 |
滚筒式机械去皮 | 挑选→软化→进料→滚筒摩擦→筛选→清洗→干燥 | 效率高,适合批量处理,成本较低 | 对大小均匀性要求高,部分个体可能去皮不均 | 规模化生产,大小较均匀的知母 |
摩擦式机械去皮 | 挑选→软化→进料→砂轮/橡胶轮摩擦→筛选→清洗→干燥 | 去皮速度快,适合规则根茎,可调节压力 | 细小分枝处理效果差,设备成本较高 | 中大型药厂,形状较规则的知母批量处理 |
相关问答FAQs
Q1:知母去皮是必须步骤吗?不去皮会影响药效吗?
A1:知母去皮并非绝对“必须”,但传统炮制和现代应用中普遍推荐去皮,从药效角度看,知母的有效成分(如知母皂苷)主要集中在肉质根茎,表皮中含量较低且含有较多鞣质,若不去皮,煎煮时鞣质可能与有效成分结合,影响溶出率,同时增加汤剂的苦涩味,表皮易吸附泥沙、微生物等杂质,不去皮可能影响药材洁净度和用药安全,为保证药效和药材质量,建议知母使用前进行去皮处理。
Q2:知母去皮后如何保存?保存不当会有什么影响?
A2:去皮后的知母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处,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温度不超过25℃,可用密封袋、玻璃罐或陶瓷罐装盛,内放少量干燥剂(如生石灰、硅胶)防潮,若保存不当,易出现受潮(导致发霉、有效成分分解)、虫蛀(被药材甲、谷蠹等蛀食)或变色(因氧化表面变黄)等问题,受潮或霉变的知母不可再用,需及时挑除;轻微虫蛀可经暴晒或冷冻处理后使用,严重者则需废弃,正确的保存方法可确保知母在1-2年内保持质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