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哮喘,辨证施治方法与效果如何?案例解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称之为“哮病”“喘证”,其特征呈发作性,伴有哮鸣声,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剧,中医治疗哮喘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发时治标,平时治本”,通过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祛除病理产物(如痰饮)、改善肺脾肾功能,达到控制发作、减少复发的目的。

哮喘的中医治疗ppt

中医对哮喘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与“夙根”及诱因相关,核心病机为“痰饮伏肺,气道挛急”。

  • 病因:外感六淫(风寒、风热为主)、饮食失节(过食生冷、肥甘厚味)、情志失调(忧思郁怒)、劳倦过度、禀赋不足(体质虚弱)等。
  • 病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津液不布,聚生痰饮,伏藏于肺;遇诱因引动,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肺失宣肃,气道挛急而发为哮喘,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痰、气、瘀),缓解期以正虚为主(肺、脾、肾虚),虚实夹杂为慢性期特点。

哮喘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中医治疗哮喘需根据发作期、缓解期不同阶段,结合症状、舌脉辨证施治,具体分型及治法如下:

(一)发作期治疗

以“祛邪利气、化痰平喘”为原则,常见证型如下:

证型 主要症状 舌脉 治法 代表方剂
寒哮 喘息胸闷,喉中哮鸣如水鸡,呼吸急促,痰白多沫,形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舌淡红,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 喘息声粗,息涌气急,喉中痰鸣如吼,胸高息促,痰黄黏稠,咳吐不利,口渴喜饮,便秘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 喘息胸闷,喉中哮鸣,痰黏色黄或白,畏寒发热,头痛,身痛,口干欲饮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紧或浮数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痰浊阻肺 喘而胸满闷塞,咳嗽,痰多黏稠,咯吐不利,呕恶食少,舌苔白腻,脉滑 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或濡 健脾燥湿,化痰降气 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合用

(二)缓解期治疗

以“扶正固本、调理脏腑”为原则,重点改善肺、脾、肾功能,减少复发,常见证型如下:

哮喘的中医治疗ppt

证型 主要症状 舌脉 治法 代表方剂
肺脾气虚 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咯痰清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脉细弱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肺肾阴虚 气短,动则喘促,喉中微有哮鸣,干咳少痰,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耳鸣腰酸 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滋养肺肾,纳气平喘 生脉散合七味都气丸
脾肾阳虚 喘息气短,动则加重,喉中轻微哮鸣,痰白清稀或泡沫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弱 温补脾肾,纳气归元 金匮肾气丸、右归饮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除中药内服外,中医外治法、针灸等在哮喘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可配合内治增强疗效:

(一)针灸疗法

  • 体针:发作期取穴定喘、肺俞、膻中、天突、丰隆(泻法),以宣肺化痰、平喘止咳;缓解期取肺俞、肾俞、脾俞、足三里、关元(补法或平补平泻),以调和脏腑、扶正固本。
  • 艾灸:缓解期可灸肺俞、肾俞、膏肓、关元、气海,温阳散寒、补益正气,适用于寒哮及脾肾阳虚证。
  • 穴位贴敷:三伏贴(夏至后“三伏”)、三九贴(冬至后“三九”),取白芥子、细辛、甘遂等药物研末,贴敷于肺俞、膏肓、肾俞等穴位,通过药物刺激和经络传导,达到“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效果。

(二)拔罐与走罐

发作期可在背部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走罐,以疏通经络、祛除痰饮;缓解期可留罐于肺俞、脾俞、肾俞,调和气血。

(三)中药雾化吸入

取麻黄、杏仁、甘草、地龙等中药煎剂,通过雾化装置吸入呼吸道,直达病所,起效迅速,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喘息、气急症状缓解。

(四)耳穴压豆

取肺、气管、肾、脾、皮质下、交感、平喘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通过刺激耳穴调节脏腑功能,辅助预防和缓解哮喘。

哮喘的中医治疗ppt

哮喘的中医调护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哮喘的调护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至关重要:

  • 生活调护:避风寒,防感冒,避免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50%-60%);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 饮食调理:发作期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如冷饮、辣椒、肥肉、海鲜等);寒哮者可适量食用生姜、核桃等温肺食物,热哮者宜食梨、枇杷、萝卜等清热化痰食物;缓解期可根据体质调理,如肺虚者食山药、百合,脾虚者食薏米、莲子,肾虚者食黑芝麻、枸杞。
  • 情志调摄:哮喘患者常因情绪波动诱发或加重,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可通过听音乐、练太极、八段锦等方式调节情志。
  • 运动指导:缓解期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八段锦),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哮喘能根治吗?
答:目前哮喘尚不能完全“根治”,但中医治疗可通过整体调节,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频率、降低西药依赖、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儿童、青少年哮喘患者,早期中医干预(如扶正固本、调理体质)可能达到临床治愈(即长期不发作);成人慢性哮喘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长期调护,可实现病情稳定,减少急性发作,关键在于坚持辨证论治和长期调护,避免诱因。

问:哮喘急性发作时,中医有哪些急救方法?
答:哮喘急性发作时,若症状较轻,可立即采取以下中医急救措施:①针刺定喘、肺俞、膻中、天突等穴位,用强刺激泻法,快速缓解气道痉挛;②取中药如麻黄、杏仁、甘草各10克,煎汤少量频服,以宣肺平喘(适用于寒哮);③若伴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同时可配合吸氧,避免延误病情,中医急救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重度发作时仍需以西医抢救治疗为主,中医为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2017甘肃药材市场行情现状如何?未来趋势与发展怎样?
« 上一篇 09-02
药材知母如何去皮?正确方法与详细步骤有哪些?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