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风木药材的具体功效和作用究竟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过山风木是我国南方地区民间常用的一味祛风除湿类药材,因其药效显著、资源易得,在传统中医药中应用历史悠久,其基源植物主要为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 Lam.)的干燥茎木,部分地区也将其同属近缘植物的茎木作同等使用,别名“过山风”“千斤拔”“血枫根”等,主产于广西、云南、贵州、广东等地的山地林中或灌丛中。

药材过山风木

从植物形态来看,飞龙掌血为木质藤状灌木,小枝红褐色,有钩刺,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纸质,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钝齿,其茎木全年可采,割取后趁鲜切段,晒干或阴干即为药材,过山风木的药材性状呈圆柱形或稍扁的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2-8cm,表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细密的皮孔及点状突起的叶痕,栓皮常呈片状脱落,露出浅棕色的皮层,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暗棕褐色,木部宽广,黄白色或淡黄色,可见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及棕褐色年轮,髓部较小,类圆形或偏心形,气微,味微苦、辛,嚼之有砂粒感。

在性味归经方面,过山风木性温,味辛、微苦,归肝、脾经,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辛能行散,温能通络,苦可燥湿,具有显著的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尤其对寒湿痹痛效果较佳;对于跌打损伤、骨折瘀肿,可内服外用以活血化瘀、接骨续筋;其还用于治疗胃寒疼痛、牙痛、痈肿疮毒等,单用或配伍其他药物均可。

现代药理研究为过山风木的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其茎木中主要含生物碱类(如白屈菜红碱、飞龙掌血碱)、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芳樟醇)、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及香豆素类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白屈菜红碱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关节肿胀;挥发油中的柠檬烯可缓解肌肉痉挛,起到镇痛效果;黄酮类成分则具有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体外实验还发现过山风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为其用于痈肿疮毒提供了支持。

药材过山风木

关于用法用量,过山风木可内服可外用,内服时,常用量为9-15g,煎汤取汁,或用白酒浸泡制成药酒(如“过山风酒”),每次饮用15-30ml,每日2次;外用时,取适量药材研末,用醋或蜂蜜调敷患处,或鲜品捣烂外敷,每日1次,但需注意,过山风木性温燥,阴虚火旺者(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慎用;孕妇应禁用,因其活血通络作用可能引发流产;过量服用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为更直观地区别过山风木及其伪品,以下列出其性状鉴别要点:

项目 过山风木(正品) 常见伪品(如木兰科植物地枫皮)
颜色 表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断面黄白色 表面灰棕色,断面黄褐色至红褐色
表面特征 有纵皱纹、点状皮孔及钩刺痕 表面有纵裂纹,无钩刺痕,可见横向皮孔
质地 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有放射状纹理 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
气味 气微,味微苦辛 气香,味辛、微苦
髓部 髓类圆形或偏心形,较小 髓较大,类圆形

相关问答FAQs:

药材过山风木

问:过山风木和过岗龙都是祛风药,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过山风木与过岗龙(学名:Millettia pulchra,豆科植物)虽均为祛风除湿药,但基源、功效侧重不同,过山风木为芸香科植物茎木,性温,长于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善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过岗龙为豆科植物根茎,性平,偏于强筋骨、利水湿,常用于腰膝酸软、水肿、小便不利,两者功效有交叉,但临床应用需根据具体症状配伍。

问:过山风木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过山风木,因其性温燥,长期服用可能耗伤阴液,导致口干、便秘、手足心热等阴虚症状,其含生物碱成分,长期过量可能对肝脏造成负担,如需长期使用(如慢性风湿病调理),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配伍养阴生津药物(如麦冬、石斛),并定期监测肝功能,确保用药安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头癣中医治疗有哪些有效方剂?辨证施治如何应用?
« 上一篇 09-02
中草药化痰治感冒真的管用吗?效果和科学依据是什么?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