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中医治疗如何促进康复?有何独特优势?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骨折手术后,现代医学通过手术实现了骨折端的精准复位和坚强固定,为愈合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术后组织修复、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防治仍是康复关键,中医学在骨折术后康复中具有独特优势,基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通过中药、针灸、推拿、功能锻炼等综合手段,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肢体功能、减少后遗症,形成与现代医学互补的康复体系。

骨折手术后中医治疗

骨折术后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

中医认为骨折术后病机以“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为核心,治疗需遵循四大原则:

  1. 整体观念:强调“肝主筋、肾主骨”,调补肝肾以促进筋骨修复;同时兼顾气血,因“血瘀则气滞,气行则血畅”,通过调理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
  2. 筋骨并重:不仅关注骨痂生长,更重视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修复,避免“重骨轻筋”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3. 动静结合:早期制动避免骨折端移位,中期循序渐进活动,后期强化功能锻炼,实现“固定与活动”的动态平衡。
  4. 内外兼治:内服中药调理脏腑气血,外用药物活血化瘀、接骨续筋,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多途径干预。

骨折术后中医分阶段治疗方案

骨折愈合分为“血肿机化期、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期”,中医治疗需根据不同阶段病机调整方案,具体如下:

(一)早期(术后1-2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病机特点:骨折局部血离经脉,瘀血内停,肿胀、疼痛明显,伴活动受限;气血瘀滞导致脾胃运化失调,可见纳差、便秘。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理气健脾。

骨折手术后中医治疗

  • 中药内服:以桃红四物汤加减为基础方(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黄),加三七粉化瘀止血,木香、陈皮理气健脾,焦三仙消食导滞,若肿胀严重加薏苡仁、茯苓利水渗湿;疼痛剧烈加延胡索、乳香、没药行气止痛。
  • 中药外治:未愈合伤口周围可用双柏膏(侧柏叶、大黄、黄柏、薄荷、泽兰)外敷,每日1次;已愈合伤口用活血止痛散(当归、乳香、没药、红花、川芎、透骨草)煎水熏洗,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 功能锻炼: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如股四头肌静收缩、踝泵运动(踝关节背伸、跖屈),每日3-5组,每组10-15次,避免关节活动防止骨折端移位。

(二)中期(术后3-6周):接骨续筋、益气活血

病机特点:瘀血渐消,肿胀减轻,骨折端开始形成纤维骨痂,但气血亏虚、筋骨失养,可见肢体乏力、活动时酸痛。
治法:接骨续筋、益气活血、强筋壮骨。

  • 中药内服:续骨活血汤加减(当归、赤芍、白芍、生地黄、红花、地鳖虫、骨碎补、自然铜、续断),加黄芪、党参益气,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若骨痂生长缓慢加鹿角胶、龟甲胶血肉有情之品。
  • 中药外治:接骨膏(骨碎补、自然铜、土鳖虫、乳香、没药、蜂蜜调匀)外敷,隔日1次,促进骨痂形成;配合艾灸骨折周围穴位(如足三里、阳陵泉),温经通络,改善局部血供。
  • 功能锻炼:增加关节主动活动,如膝关节屈伸、肘关节屈伸,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配合器械辅助(如CPM机)循序渐进增加活动度,避免暴力导致再移位。

(三)后期(术后7周以上):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病机特点:骨痂逐渐成熟,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久病及肾,肝肾亏虚,可见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腰膝酸软。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舒筋活络。

  • 中药内服:补肾壮骨汤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杜仲、牛膝、续断、骨碎补、自然铜),加鸡血藤、桑寄生舒筋活络,若气血两虚加阿胶、何首乌。
  • 中药外治:海桐皮汤(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当归、红花、威灵仙)煎水熏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软化关节周围软组织;配合推拿(一指禅推法、拿捏法、关节松动术)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
  • 功能锻炼:以肌力训练和协调性训练为主,如抗阻训练(弹力带辅助)、太极拳、八段锦,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骨折术后中医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优势

  1. 促进骨折愈合:中药(如骨碎补、自然铜)含丰富钙、磷及微量元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骨痂形成。
  2. 减少并发症:通过早期活血化瘀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中期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后期补益肝肾增强体质,减少后遗症。
  3. 整体调节:内服中药调理脏腑功能,改善食欲、睡眠,提升患者整体状态,缩短康复周期。

注意事项

  1. 个体化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骨折类型(如开放性/闭合性、粉碎性/横行性)调整方案,老年体弱者慎用破血药,糖尿病患者外用药需注意皮肤反应。
  2. 避免过度依赖:中医治疗需与现代医学结合,术后定期复查X光片,确保骨折端稳定;若出现内固定松动、伤口感染等,需及时手术干预。
  3. 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遵循“早练功、晚负重”原则,避免过早负重导致骨痂断裂;锻炼以不引起剧痛为度,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相关问答FAQs

Q1:骨折术后服用中药会“上火”吗?如何避免?
A1:部分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类中药(如红花、川芎)长期服用可能引起口干、便秘等“上火”症状,可通过以下方式避免:① 辨证论治,在活血化瘀方中加麦冬、玄参养阴生津;② 中药饭后服用,减少对胃肠刺激;③ 多饮水,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食物;若症状明显,及时调整处方,加用知母、黄柏等清热药物。

骨折手术后中医治疗

Q2:骨折术后肿胀疼痛,中医外用药物可以一直用吗?
A2:不可以,中医外用药物需根据愈合阶段调整:① 早期(1-2周)肿胀明显时,用活血止痛散、双柏膏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② 中期(3-6周)肿胀减轻后,可减少外用次数,避免过度刺激;③ 后期(7周以上)以舒筋活络为主,改用海桐皮汤熏洗,若伤口未愈合,需避免刺激性药物(如大黄、红花),防止感染;已愈合伤口外用时间不超过2周,以免皮肤过敏。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志远价格
« 上一篇 09-02
食虎中草药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