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潮热有哪些辨证论治药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理论中,“潮热”并非特指某一疾病,而是以内伤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症状,因其热势如潮水之来去,定时而发或定时加重,故名“潮热”,多见于更年期综合征、结核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中,其核心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阴虚、气虚、肝郁、血瘀、湿热等为主要证型,中医治疗潮强强调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病机选用相应方剂,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阴阳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医潮热中医治疗药方

阴虚内热型潮热

病机:久病伤阴,或热病后期,或房劳过度,致肝肾阴亏,虚热内生,阴不制阳。
临床表现:午后或夜间潮热,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心口发热),骨蒸盗汗,口干咽燥,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
功效:养阴透热。
加减应用:若盗汗明显,加浮小麦30g、煅牡蛎30g(先煎)以固表敛汗;腰膝酸软加杜仲10g、牛膝10g以滋补肝肾;兼有气虚乏力,加太子参15g、麦冬10g以益气养阴。

气虚发热型潮热

病机:中气不足,清阳下陷,阴火内生。《脾胃论》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气虚则推动无力,郁而发热。
临床表现:劳累后潮热加重,热势或高或低,常伴自汗,气短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弱。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6g(或党参15g),当归3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
功效: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加减应用:自汗甚者,加麻黄根10g、浮小麦30g以固表止汗;食少腹胀加焦山楂10g、炒麦芽10g以消食导滞;兼血虚头晕加阿胶10g(烊化)、白芍10g以养血。

肝郁化热型潮热

病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或肝火炽盛,扰动营阴。
临床表现:情绪波动时潮热明显,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头晕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组成:牡丹皮10g,栀子(炒焦)6g,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薄荷6g(后下),煨姜3g。
功效: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加减应用:若肝火旺盛加龙胆草6g、黄芩10g以清肝泻火;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5g、合欢皮10g以安神;月经不调加益母草15g、香附10g以调经。

中医潮热中医治疗药方

血瘀发热型潮热

病机:瘀血内停,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瘀久化热。
临床表现:午后或夜间潮热,痛有定处(如头痛、身痛、固定部位刺痛),肌肤甲错(皮肤干燥粗糙),口干不欲饮,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加减应用:兼气虚乏力加黄芪30g以益气行血;瘀血重者加三棱10g、莪术10g以破血消癥;潮热明显加地骨皮15g、白薇10g以凉血除热。

湿热蕴蒸型潮热

病机:湿热内蕴,阻滞三焦,气机不畅,郁而发热。
临床表现:午后潮热,汗出不畅,身重困倦,脘腹胀闷,口苦黏腻,纳呆,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
代表方剂:三仁汤(《温病条辨》)或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三仁汤组成:杏仁15g,白蔻仁6g,薏苡仁18g,滑石18g,通草6g,竹叶6g,厚朴6g,半夏10g,白茅根15g。
甘露消毒丹组成:滑石15g,茵陈15g,黄芩10g,石菖蒲6g,川贝母5g,木通5g,藿香10g,射干10g,连翘10g,薄荷5g(后下),白豆蔻6g。
功效: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加减应用:若脘闷呕恶加藿香10g、佩兰10g以芳香化湿;热重加黄连6g、栀子10g以清热燥湿;湿盛加苍术10g、厚朴10g以燥湿健脾。

中医治疗潮热证型简表

证型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举例)
阴虚内热 养阴透热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气虚发热 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黄芪、人参、白术、升麻、柴胡
肝郁化热 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丹栀逍遥散 柴胡、丹皮、栀子、当归、白芍
血瘀发热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牛膝
湿热蕴蒸 清热利湿,宣畅气机 三仁汤/甘露消毒丹 杏仁、白蔻仁、滑石、黄芩、茵陈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潮热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答:中医治疗潮热的见效时间因证型、病程长短、个体差异及病情轻重而异,一般而言,气虚、肝郁等证型调理相对较快,若患者积极配合服药及生活调护,通常1-2周可见症状改善;阴虚、血瘀或湿热较重者,需2-4周甚至更长时间,需坚持辨证施治,定期复诊调整方剂,避免过度劳累、调节情志、规律作息可缩短疗程。

中医潮热中医治疗药方

问:潮热患者在饮食和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
答:饮食需根据证型调整:阴虚者宜食百合、银耳、梨、枸杞等滋阴润燥之品,忌辛辣、油炸;气虚者宜食山药、大枣、小米、鸡肉等健脾益气之品,忌生冷、寒凉;肝郁者宜食玫瑰花、陈皮、芹菜等疏肝理气之品,忌酒、咖啡及过甜食物;湿热者宜食薏苡仁、绿豆、冬瓜等清热利湿之品,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生活上应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适当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以微微汗出为宜),注意保暖(避免汗出当风)。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dos皇帝游戏中如何修改药材属性与数量?
« 上一篇 09-02
薄荷药材性状具体包含哪些形状、气味等特征及鉴别方法?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