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挫伤中医治疗有哪些特色方法?如何有效缓解疼痛并促进康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扭挫伤是临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中医称之为“伤筋”,多因跌仆、扭挫、撞击等导致筋络受损,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其治疗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为基本原则,强调分期论治,内外合治,结合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促进损伤修复。

扭挫伤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扭挫伤的核心方法

中药内服:分期辨证,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扭挫伤初期(伤后24-72小时)以气血瘀滞为主,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后期(3天后至1月)瘀肿渐消,但筋络未复,或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治宜舒筋通络、补益肝肾。

  • 急性期(瘀肿疼痛明显):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黄,配伍三七、乳香、没药增强化瘀止痛之力;若肿胀严重、皮色青紫,加泽泻、茯苓利水消肿;气滞胀痛加香附、木香行气解郁。
  • 恢复期(肿痛减轻,活动受限):常用独活寄生汤或舒筋活血汤,药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补益肝肾,配伍鸡血藤、伸筋草、威灵仙舒筋通络;若兼有气血虚弱,加黄芪、党参益气养血。

中药外用:直达病所,消肿散瘀

外治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快速缓解症状,常用剂型包括膏药、药酒、熏洗剂等。

扭挫伤中医治疗

  • 急性期(冷敷为主):用栀子散(栀子、大黄、冰片研末)冷开水调敷,或用芙蓉叶、大黄、芒硝捣烂外敷,可减轻肿胀和疼痛;若皮肤有破损,需改用黄连膏、生肌玉红膏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
  • 恢复期(热敷为主):用海桐皮汤(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等)煎汤熏洗,或用红花、当归、川芎、桂枝等煎煮后毛巾热湿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还可选用伤湿止痛膏、麝香止痛膏等膏药贴敷,持续发挥药效。

针灸与推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 针灸:急性期取阿是穴(压痛点)及局部穴位,如踝扭伤取昆仑、解溪、申脉,腕扭伤取阳溪、阳池、外关,用泻法强刺激,可配合放血(点刺瘀络放出少量瘀血),促进瘀消肿退;恢复期取阿是穴及循经远端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或平补平泻,并加艾灸温通经络。
  • 推拿:急性期在肿胀周围轻柔按揉,避免直接按压痛点,手法以“轻、快、柔”为主,防止加重损伤;恢复期用滚法、拿法、弹拨法放松肌肉,重点揉按痛点及肌腱附着处,配合关节被动活动(如踝关节环转、腕关节屈伸),改善关节活动度。

其他特色疗法

  • 拔罐:急性期在肿胀周围闪罐(罐具快速吸附-取下),促进局部气血流动;恢复期在阿是穴留罐或走罐,留罐5-10分钟,可拔出瘀血,增强消肿效果。
  • 艾灸:恢复期对阿是穴或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温针灸(针柄上置艾条),或隔姜灸,温经散寒、活血通络,适用于慢性扭挫伤或遇寒加重者。
  • 功能锻炼:在疼痛缓解后,配合太极云手、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等动作,或进行关节主动活动(如踝泵运动、腕关节屈伸),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防止复发。

扭挫伤分期治疗要点简表

分期 时间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药/操作
急性期 伤后24-72小时 肿胀剧痛、皮色青紫、活动受限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外用栀子散冷敷;针灸泻法
恢复期 3天后至1月 肿胀渐消、活动时痛、筋络僵硬 舒筋通络、补益肝肾 内服独活寄生汤加减;外用海桐皮汤熏洗;推拿配合艾灸

相关问答FAQs

Q1:扭挫伤后立即热敷是否正确?
A:不正确,扭挫伤急性期(24-72小时内)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若立即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重出血和肿胀,应先冷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收缩血管、减轻渗出;72小时后进入恢复期,方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Q2:中医治疗扭挫伤需要忌口吗?
A:需要,治疗期间应忌生冷(如冰饮、生冷瓜果,以免阻碍气血运行)、辛辣(如辣椒、生姜,以免加重气血壅滞)、油腻(如肥肉、油炸食品,以免影响脾胃运化,延缓恢复);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山楂粥(活血化瘀)、黑木耳(散瘀止血)、瘦肉粥(益气养血),肝肾亏虚者可加枸杞、杜仲补肾强筋。

扭挫伤中医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辨证治疗紧张脸红有何良方?
« 上一篇 09-02
当前种植什么中草药价格较高且市场销路稳定收益好?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