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什么种子能当药材?播种子的药材有何种植与药用奥秘?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播娘蒿为十字花科播娘蒿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别名葶苈子、米蒿、大叶香荠等,其干燥种子是传统常用中药,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水肿尿少等症,本文将从植物基源、形态特征、生长习性、采收加工、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现代研究、临床应用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详细介绍播娘蒿种子这一药材。

播种子的药材

植物基源与形态特征

播娘蒿为十字花科植物,高20-80cm,茎直立,上部分枝,具纵棱,密被分枝短柔毛,叶为二至三回羽状深裂或全裂,最终裂片条形或条状长圆形,长2-10mm,宽1-2mm,先端钝,基部渐窄,边缘有疏齿或全缘,两面被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梗纤细,果期伸长;萼片长圆形,长约2mm,背面被柔毛;花瓣黄色,长倒卵形,长2-3mm,爪不明显,长角果细圆柱形,略向上弯曲,长2-4cm,宽约1mm,无毛或被少数短柔毛,果瓣中脉明显;种子细小,椭圆形或卵圆形,长约1mm,宽约0.5m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细密的网纹,种脐明显,位于种子的一端。

生长习性与分布

播娘蒿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怕涝,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中,常生于田野、路旁、沟边、山坡及荒地等处,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生长较好,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主产于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川等省,野生资源丰富,部分地区有少量栽培。

采收与加工

播娘蒿的种子于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当植株大部分果实变为黄褐色、果荚微裂时,及时割取全株,避免种子过熟散落,采收后,置于通风干燥处晾晒至全干,或用烘干设备低温烘干(温度不超过40℃,以免影响种子活性),然后打下种子,除去果皮、杂质及未成熟的种子,筛净即可得药用种子,商品药材以颗粒饱满、表面黄棕色、无杂质、无霉变者为佳。

炮制方法:生葶苈子取净种子,直接使用;炒葶苈子取净种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表面色泽加深,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炒后可降低寒性,缓和药性,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药材性状与鉴别

播娘蒿种子(南葶苈子)呈细小椭圆形或卵圆形,长0.5-1mm,宽约0.5m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细密的网纹,种脐位于种子的一端,呈点状,种皮薄,子叶两片,乳白色,富油性,质硬,气微,味微苦辛。

播种子的药材

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可见种皮表皮细胞1列,扁长方形,含棕色物;下方为1列支柱细胞,略呈哑铃形,有纹孔;内为色素层及胚乳细胞,胚乳丰富,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油滴,粉末特征:黄棕色,种皮表皮细胞黄棕色,多角形或长方形,壁稍厚;支柱细胞成片,呈哑铃形,中间较细,两端膨大;子叶细胞类圆形,含糊粉粒和脂肪油滴。

需注意与北葶苈子(独行菜种子)区别:北葶苈子种子较小,表面类红棕色,具2条纵列的浅槽,味微辛辣,而南葶苈子表面网纹明显,味微苦辛,无纵槽。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播娘蒿种子性辛、苦,大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

  1. 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肺、肺气壅实所致的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等症,常配伍桑白皮、杏仁、贝母等,如《千金方》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2.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尤其适用于水饮内停、遍身水肿、胸腹积水等实证,常配伍泽泻、茯苓、猪苓等,增强利水消肿之功;若治湿热黄疸,可配伍茵陈、栀子等。
  3. 其他作用:现代临床还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等属实证者。

现代研究与化学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播娘蒿种子主要含以下化学成分:

  1. 挥发油:含异硫氰酸酯类(如异硫氰酸苄酯)、硫代葡萄糖苷等,是其止咳平喘、抗菌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2. 脂肪油: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具有润滑肠道、泻下作用。
  3. 生物碱:含少量芥子碱、胆碱等,具有利尿、强心作用。
  4. 其他:含黄酮类、氨基酸、多糖等成分。

药理作用方面,播娘蒿种子具有:

播种子的药材

  • 止咳平喘作用:能显著延长豚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其机制与抑制咳嗽中枢、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有关;
  • 利尿作用:增加尿量及钠、钾、氯离子的排泄,对多种实验性水肿模型有明显消肿作用;
  • 强心作用:所含强心苷类成分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
  • 抗炎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炎症渗出;
  • 抗肿瘤作用:挥发油中的异硫氰酸酯类对多种肿瘤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与配伍

  1. 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痰热壅肺者,症见喘息咳嗽、痰黄稠黏、胸闷气促,常与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配伍,如麻杏石甘汤加减;若兼水肿,可加桑白皮、茯苓、泽泻。
  2. 水肿性疾病:用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胸腔积液等水湿内停者,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桑白皮配伍(五皮饮加减),或与甘遂、大戟等配伍,但需注意配伍剂量,避免伤正。
  3. 其他应用:现代用于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型,配伍钩藤、夏枯草)、痤疮(肺经风热型,配伍枇杷叶、黄芩)等,取得一定疗效。

使用注意与禁忌

  1. 禁忌人群: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禁用;孕妇、体质虚弱者慎用。
  2. 配伍禁忌:不宜与干姜、白术等温燥药同用(十八反);不宜与甘草长期大量配伍,以免降低药效。
  3.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炒用可缓和寒性,减少胃肠反应。
  4.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中毒反应,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及神经系统抑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故需严格控制剂量,中病即止。

播娘蒿种子(南葶苈子)关键信息表

项目
植物学名 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
药用部位 干燥成熟种子
采收时间 夏季果实成熟期(6-8月)
主要产地 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川等
炮制方法 生用或炒用(文火炒至微鼓起)
性味归经 辛、苦,大寒;归肺、膀胱、大肠经
功效主治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水肿尿少等
用量用法 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禁忌 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禁用;孕妇慎用;不宜与干姜、白术同用

相关问答FAQs

问:播娘蒿种子(南葶苈子)与北葶苈子(独行菜种子)如何区别?
答:二者来源不同,南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播娘蒿的种子,北葶苈子为十字花科独行菜或北美独行菜的种子,性状上,南葶苈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0.5-1m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具细密网纹,味微苦辛;北葶苈子类圆形或卵圆形,较小,长0.5-0.9mm,表面类红棕色或棕褐色,具2条纵列浅槽,味微辛辣,功效上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但南葶苈子力较缓,北葶苈子力较猛,临床需根据病情轻重选用。

问:服用播娘蒿种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服用播娘蒿种子需注意以下事项:①严格掌握剂量,常规用量为3-10g,过量易致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②脾胃虚寒、肺虚喘咳者禁用,以免损伤正气;③孕妇、体质虚弱者慎用,其性寒降,可能引起流产或加重虚弱;④不宜与干姜、白术等温燥药同用(十八反),也不宜与甘草长期大量配伍;⑤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效成分破坏,一般入汤剂后下或包煎;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网价格图片大全
« 上一篇 09-02
吉林中草药材老板如何应对行业竞争与资源挑战?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