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枝作为中药材,其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2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柏枝,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嫩枝及叶,或圆柏(Sabina chinensis (L.) Ant.)的枝叶,是传统中药材中应用历史悠久的一味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如《本草纲目》《本草汇言》等均有记载,古人因柏树“四时常青,枝叶坚劲”,认为其有“固本守元、祛邪扶正”之效,不仅药用,亦常用于养生保健、祭祀避邪,体现了中医药“取象比类”的哲学思想。

柏枝 中药材

基源与植物形态

柏枝的药用基源主要为柏科常绿乔木,以侧柏最为常用,圆柏(桧柏)亦作药用,侧柏高可达20米,树皮薄,红褐色,呈片状剥落;枝条向上斜展,叶片鳞形,交互对生,紧贴枝条,叶背中部有腺点,叶色深绿而有光泽;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成熟球果木质,红褐色,种鳞顶部有反曲的尖头,圆柏与侧柏形态相似,但叶片有鳞叶和刺叶两种,幼树多为刺叶,老树多为鳞叶,球果成熟时暗褐色,两者均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多栽培于庭园、路旁,或野生于山坡、山谷,秋季采收,剪取当年生嫩枝及叶,晒干或阴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

根据《中国药典》及历代本草记载,柏枝味苦、涩,性平,苦能降泄、燥湿,涩能收敛,性平则药力缓和,不寒不热,归肺、肝、脾经:肺主气,司呼吸,肝藏血,脾统血,故柏枝既能入肺止咳,又能入肝、脾止血,兼能健脾祛湿。

功效主治

柏枝作为传统中药,功效多样,临床应用广泛,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五方面:

收敛止血,凉血止血

柏枝味涩性平,入肺、肝经,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凉血止血,适用于多种出血证,尤以热性出血为宜。《本草汇言》言其“止衄、吐、崩、痢之要药也”,《本草备要》亦载其“治吐血、衄血、血痢、崩中带下、肠风、尿血”,常用于:

  • 吐血、衄血:因肝火上炎或胃热炽盛所致的吐血(呕血鲜红)、衄血(鼻出血),可单用柏枝炭研末服,或配伍侧柏叶、白茅根、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效,如《圣济总录》柏枝散,以柏枝炭配伍黄连、黄芩,治疗血热吐血。
  • 崩漏、便血:血热妄行所致的崩漏(阴道非周期性出血,量多色红)、便血(血色鲜红,肛门灼热),可配伍地榆炭、棕榈炭、阿胶等,标本兼顾,如《傅青主女科》中用柏枝炭配伍地黄、白芍,治疗血热崩漏。
  • 外伤出血:新鲜柏枝捣烂外敷,或研末撒于伤口,利用其收敛作用促进止血,兼能预防感染。

降气止咳,祛痰平喘

柏枝性平入肺,能降肺气、止咳逆,用于肺系疾病,尤宜于肺热咳嗽。《药品化义》载:“柏枝叶,味苦带辛,辛能横行而散,苦能坚阴而降,专入肺经,咳嗽气逆之要药也。”常用于:

  • 肺热咳嗽:症见咳嗽痰黄、黏稠难咯、口干咽痛,可配伍桑白皮、浙贝母、桔梗、黄芩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如《医学入门》柏枝汤,以柏枝配伍瓜蒌、贝母,治疗热痰咳嗽。
  • 肺虚久咳:症见咳嗽声低、痰少白黏、气短乏力,可用蜜炙柏枝,配伍款冬花、紫菀、五味子等,润肺止咳、敛肺益气,增强止咳效果而不伤正。

祛风湿,通经络

柏枝苦燥性平,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本草拾遗》言其“主风痹,脚膝疼冷”,《日华子本草》亦载其“治风痹,历节风,骨节疼”,因性平不燥,寒痹、热痹皆可应用:

柏枝 中药材

  • 寒湿痹痛:症见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热稍减,可配伍桂枝、附子、威灵仙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或用柏枝50g煎水,趁热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药物直接渗透,缓解关节僵硬。
  • 湿热痹痛: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可配伍忍冬藤、秦艽、黄柏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内外同治,增强疗效。

乌发养发,固发生发

柏枝色黑质坚,古人取其“以色补色”“坚肾养血”之意,用于须发早白、脱发。《本草纲目》载:“柏叶,捣敷头,黑发,煮汁沐,去风屑。”《千金要方》亦有用柏叶“治头发不生”的记载,现代医学认为,须发早白多与肾精亏虚、血热风燥、气血不足相关,柏枝通过凉血养血、祛风润燥,可改善头皮环境,促进生发:

  • 须发早白:症见头发花白、干枯易断,可配伍何首乌、黑芝麻、女贞子、墨旱莲等,滋补肝肾、乌发养颜,如七宝美髯丹加减,用柏枝配伍何首乌、当归,长期服用(3-6个月)可见效果。
  • 脂溢性脱发:症见头皮油腻、头发细软易脱、头皮瘙痒,可配伍苦参、白鲜皮、蛇床子等,煎水外洗,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配合内服凉血消风中药,标本兼治。

止痒杀虫,敛疮生肌

柏枝含挥发油(如α-侧柏烯、β-蒎烯)、鞣质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止痒作用,用于皮肤疾病、疮疡溃烂。《本草原始》载:“柏枝叶,涂汤火伤,止痛灭瘢。”常用于:

  • 湿疹、疥癣:症见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渗出,可配伍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煎水外洗,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或用鲜柏枝捣烂取汁,外涂患处,每日2-3次。
  • 烫伤、疮疡溃烂:新鲜柏枝烧炭存性,研细末,麻油调敷,或配伍地榆、大黄、冰片等,清热解毒、敛疮生肌,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柏枝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成分,其作用与传统功效高度吻合:

主要化学成分

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 含量/作用
挥发油 α-侧柏烯、β-侧柏烯、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丁香烯 含量0.6%-1.0%,具有抗菌、抗炎、止咳、平喘作用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柚皮素 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抗炎作用
鞣质 没食子酸鞣质、儿茶素鞣质 含量5%-8%,具有收敛止血、止泻、保护黏膜作用
有机酸 没食子酸、阿魏酸、咖啡酸、绿原酸 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调节免疫作用
无机元素 钙、钾、镁、铁、锌、锰、硒 钙含量较高(约1.5%),参与骨骼代谢;锌、硒增强免疫功能

药理作用

  • 止血作用:柏枝炭中的鞣质能促进血小板聚集,缩短凝血时间(较生品缩短30%-50%),收缩局部血管,减少渗出;挥发油中的α-蒎烯、β-蒎烯能增强血管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协同发挥止血效果。
  • 抗炎作用: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奈酚)和有机酸(没食子酸)能抑制炎症介质(PGE₂、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抑制率达40%-60%。
  • 镇咳祛痰作用:挥发油中的柠檬烯、α-侧柏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腺体分泌,稀释痰液(祛痰作用);同时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延长咳嗽潜伏期(镇咳作用),强度与可待因相当,但无依赖性。
  • 抗氧化作用:槲皮素、柚皮素等黄酮类成分是强抗氧化剂,能清除·OH、O₂⁻等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延缓衰老。
  • 抗菌作用: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mg/mL、1.0mg/mL、2.0mg/mL,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抑制菌体代谢发挥抗菌作用。
  • 乌发作用:柏枝中的铜、锌等微量元素是酪氨酸酶的激活剂,能促进黑色素合成;没食子酸鞣质能改善头皮微循环,营养毛囊,抑制5α-还原酶活性,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从而延缓脱发、促进生发。

炮制方法

柏枝的炮制方法不同,功效有所侧重,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经验,常用炮制方法如下表:

炮制类型 操作方法 功效侧重 临床应用举例
生柏枝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段(长约1cm),阴干或50℃以下烘干 止咳祛痰、祛风湿、乌发,药性偏凉,长于清热 肺热咳嗽(配桑白皮、浙贝母);风湿痹痛(煎水熏洗);须发早白(配何首乌)
柏枝炭 取净柏枝段,置铁锅中,用武火(180-220℃)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收敛止血,增强止血作用,药性由凉转温,止血而不留瘀 吐血、衄血、崩漏(配侧柏叶、地榆炭);外伤出血(研末撒敷)
蜜柏枝 取炼蜜(每100kg柏枝段用炼蜜20kg)加适量开水稀释,与柏枝段拌匀,闷润30分钟,置炒锅中用文火(100-120℃)炒至表面深黄色、不粘手,取出晾凉 润肺止咳,增强止咳作用,药性缓和,不伤肺阴 肺虚久咳(配款冬花、紫菀);燥咳痰少(配沙参、麦冬)
酒柏枝 取净柏枝段,用黄酒拌匀(每100kg柏枝段用黄酒15kg),闷润至酒吸尽,置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微黄,取出晾干 引药上行,增强通络、活血作用,适用于头面、上部疾病 头风头痛(配川芎、白芷);眉落发不生(外涂)

临床应用与配伍

柏枝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情辨证配伍,以增强疗效:

内服配伍

  • 止血配伍:血热出血(吐血、衄血)配侧柏叶12g、白茅根30g、栀子10g,清热凉血止血;气虚出血(崩漏、便血)配黄芪20g、党参15g、升麻6g,益气摄血;瘀血出血(外伤出血、产后恶露不尽)配三七粉3g(冲服)、蒲黄炭10g、茜草10g,化瘀止血。
  • 止咳配伍:肺热咳嗽配桑白皮12g、浙贝母10g、黄芩10g,清肺化痰;肺寒咳嗽配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6g,温肺散寒;燥咳配沙参15g、麦冬12g、百合12g,润肺止咳。
  • 乌发配伍:肾精亏虚(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配何首乌15g、熟地黄20g、枸杞子15g,滋补肝肾;血热风燥(头皮瘙痒、脱发)配生地黄15g、赤芍10g、蝉蜕6g,凉血消风;气血不足(头发干枯、面色萎黄)配当归12g、白芍12g、黄芪20g,养血益气。

外用配伍

  • 风湿痹痛:柏枝50g、桂枝30g、威灵仙30g、艾叶20g,煎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寒湿痹痛。
  • 湿疹瘙痒:柏枝30g、苦参30g、蛇床子30g、白鲜皮20g,煎水外洗,每日1次,适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
  • 脱发:鲜柏枝100g、闹羊花20g、骨碎补30g,煎水取汁,外涂头皮,每日2次,配合梅花针叩刺,适用于斑秃。

使用注意

柏枝药性平和,但仍需注意以下事项,避免不良反应:

柏枝 中药材

  1.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柏枝活血通络,可能引起子宫收缩);脾胃虚寒者慎用(柏枝苦燥,易伤脾胃,症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者需配伍陈皮、白术等健脾药);出血证无瘀热者不宜单用(虚寒性出血需配伍温经止血药,如炮姜、艾叶)。
  2.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0-15g(止血用炭品,止咳用生品或蜜品);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不宜过量服用(每日超过30g可能引起恶心、头晕)。
  3.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皂荚等中药同用(“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服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4. 不良反应:少数人外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内服后若出现腹泻、腹痛,可减量或停用,并服用健脾止泻药(如参苓白术散)。

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柏枝的传统功效,并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 止血制剂:以柏枝炭为主,配伍侧柏叶、大黄炭等,制成“止血冲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且无明显副作用。
  • 止咳药物:从柏枝中提取挥发油制成“柏枝止咳露”,用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起效快、口感好、不易成瘾的优点,已纳入《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
  • 日化产品:利用柏枝的乌发、止痒成分,开发出柏枝洗发水、柏枝护发素,用于脂溢性脱发、头屑过多,市场反馈良好,符合现代人“天然、绿色”的护肤需求。
  • 农业应用:柏枝提取液对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有拒食、杀灭作用,可作为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FAQs

问:柏枝和侧柏叶有什么区别?功效上有什么不同?
答:柏枝和侧柏叶均来源于柏科植物侧柏,但药用部位不同:柏枝是干燥的嫩枝及叶,而侧柏叶主要是干燥的叶片,功效上,两者均有止血、止咳、乌发的作用,但侧柏叶以止血见长,尤善于收敛止血,无论寒热出血均可应用,且长于清肺热、止咳喘(其叶部有效成分含量高于枝部);柏枝则更侧重于祛风湿、通经络,外用治疗风湿痹痛、湿疹瘙痒的效果更佳,同时其乌发养发作用较侧柏叶更突出(枝部含有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的微量元素更丰富),临床应用时,若以止血为主,多用侧柏叶;若以祛风湿、乌发为主,多用柏枝。

问:柏枝可以长期用来乌发吗?有没有副作用?
答:柏枝作为传统乌发中药,适量使用有一定效果,但不宜长期过量服用,柏枝性涩,长期大量内服(超过3个月,每日超过15g)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胀、便秘等;其含有的挥发油成分过量可能对肝脏造成负担(动物实验显示,高剂量柏枝挥发油可使肝转氨酶轻度升高),须发早白多与肾虚、血热、血虚相关,柏枝乌发作用主要是基于“以色补色”和凉血养血,若为肾精亏虚所致,需配伍何首乌、熟地黄等补肾填精药,单用柏枝效果有限,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证用药,一般连续服用1-3个月,有效后可间隔一段时间再服,避免长期使用,外用柏枝汁或煎水洗头相对安全,但需注意皮肤过敏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应立即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男科偏方效果究竟如何?安全性与适用人群有哪些需要注意?
« 上一篇 09-03
直头鸡药材有何功效?来源与用法是怎样的?
下一篇 » 09-0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