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疮,中医学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现代医学名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沿神经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灼痛、刺痛或神经痛,多见于成人,好发于胸胁、腰腹、头面部,中医认为其发病多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年老体弱,气血亏虚,复感毒邪,致经络阻滞,气血凝滞而成,治疗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内服外用结合,疗效显著。
从病因病机看,蜘蛛疮与“火、湿、毒、瘀”密切相关,肝经郁火者,因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日久化火,循经外发,发于胸胁、头面,皮疹鲜红,灼热刺痛;脾虚湿蕴者,过食辛辣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蕴,发于腰腹、下肢,皮疹色淡,水疱密集;气滞血瘀者,多见于年老或久病患者,病后余毒未清,经络阻滞,气血凝滞,疼痛迁延不愈,临床需辨证论治,选择针对性方剂。
辨证论治是核心,不同证型治法各异,具体如下表:
证型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剂 |
---|---|---|---|
肝经郁火证 | 皮疹鲜红,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 清肝泻火,解毒利湿 | 龙胆泻肝汤加减 |
脾虚湿蕴证 | 皮疹色淡,水疱密集,疼痛不甚,伴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 健脾利湿,解毒化浊 | 除湿胃苓汤加减 |
气滞血瘀证 |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呈刺痛或灼痛,夜间加剧,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涩 |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桃红四物汤加减 |
内服方剂中,龙胆泻肝汤适用于肝经郁火证,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柴胡、当归疏肝养血,车前子、泽泻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热甚者加金银花、连翘以解毒;除湿胃苓汤适用于脾虚湿蕴证,方用苍术、厚朴健脾燥湿,茯苓、猪苓利湿渗湿,陈皮、木香理气和中,黄连、苦参清热燥湿,湿重者加薏苡仁、车前子;桃红四物汤适用于气滞血瘀证,方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赤芍、生地凉血止痛,黄芪、党参益气扶正,疼痛甚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以通络止痛。
外用方剂可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症状,马齿苋膏:取新鲜马齿苋200g洗净捣烂,加冰片5g调匀,外涂患处,每日3次,适用于早期水疱未破溃者,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之效;雄黄解毒散:雄黄30g、大黄30g、黄柏30g共研细末,麻油调敷,每日1次,适用于水疱破溃糜烂者,可解毒燥湿、生肌收口;青黛散:青黛20g、滑石20g、黄柏20g、冰片5g研细末,香油调涂,每日2次,适用于皮疹红肿明显者,有清热、止痛、保护创面作用。
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海鲜、牛羊肉等发物及酒类,以免助湿生热;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摩擦,防止继发感染;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情志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年老体弱、疼痛剧烈者需及时就医,必要时结合西医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以防并发症。
相关问答FAQs:
问:蜘蛛疮能根治吗?
答:蜘蛛疮通过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可能在皮疹消退后遗留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与体质、病程、治疗是否及时有关,中医通过内服中药(如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剂)配合针灸、穴位贴敷等疗法,可有效缓解后遗神经痛,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问:中草药治疗蜘蛛疮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答:中草药治疗期间需注意三点:一是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二是外用药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加重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并清洗;三是治疗期间若出现高热、皮疹泛发、眼部受累(如眼睑红肿、视力模糊)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