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扭树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桐扭树,又名青桐、中国梧桐,为梧桐科梧桐属植物Firmiana simplex (L.) F.W. Mill.的干燥树皮、叶或根,是我国传统民间药用植物,其名称多源于地方俗称,因树皮呈青灰色、枝条生长时常有扭曲特征而得名,该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多栽培于庭院、村旁或野生于低山丘陵,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在民间医学中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也为其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桐扭树药材

基原植物与形态特征

桐扭树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5-20米,树皮青灰色,平滑不裂,老时呈纵裂片状剥落;枝条圆柱形,幼时密被黄褐色星状短柔毛,后渐脱落,常因生长环境或风力影响呈现扭曲生长状态,叶掌状深裂,裂片5-7,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3-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疏锯齿,上面无毛或沿脉有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短柔毛;叶柄长5-10厘米,被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花淡黄绿色,萼片5,条形,长约8毫米,外面被毛;花瓣5,倒卵形,长约1厘米;雄蕊花丝合生成筒状,包围雌蕊;子房5室,被毛,蓇葖果膜质,成熟时开裂,每果内有种子3-4粒,种子圆球形,黑褐色,表面有皱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药用部位与性味归经

桐扭树的药用部位包括干燥树皮、叶及根,不同部位性味与功效有所差异:

  • 树皮:苦、辛,平;归肺、肝经。
  • :苦、涩,寒;归肺、肝经。
  • :苦,平;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

树皮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续筋接骨。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屈伸不利)、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筋骨断裂)、痈疮肿毒(未溃或已溃)、外伤出血(鲜品捣敷)。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痈疮肿毒(疔疮、疖肿)、皮肤湿疹(瘙痒、渗出)、外伤出血(鲜品外敷)、水肿(小便不利,可配伍车前子、泽泻)。

功效:平肝潜阳,安神,止咳。
主治:用于高血压病(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肺热咳嗽(痰黄黏稠)。

化学成分

桐扭树各部位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其药理作用的基础,主要成分如下表所示:

桐扭树药材

药用部位 主要化学成分
树皮 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生物碱(梧桐碱)、鞣质、多糖、有机酸(没食子酸)
黄酮类(异槲皮苷)、酚类、挥发油(含己醛、庚醛等)、三萜类、皂苷
生物碱(梧桐根碱)、酚酸类、多糖、甾体化合物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桐扭树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降血压、抑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具体如下:

抗炎与镇痛作用

树皮中的黄酮类和生物碱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介素-6)的释放,减轻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模型肿胀程度;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实验证实,其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对风湿痹痛相关症状有缓解效果。

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作用

叶中的异槲皮苷和酚类物质是强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这可能与其“清热解毒”功效相关,对皮肤炎症和衰老有一定改善作用。

降血压作用

根中的梧桐根碱具有拟胆碱样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动物实验显示,其提取物能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且不影响心率,安全性较高。

抑菌与抗炎作用

叶和树皮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更显著;对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也有一定抑制效果,外用可治疗皮肤感染和湿疹。

免疫调节作用

多糖类成分能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吞噬指数,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免疫低下状态(如化疗后)有辅助改善作用。

桐扭树药材

临床应用与配伍

内服应用

  • 风湿痹痛:桐扭树皮15g,配伍威灵仙15g、秦艽12g,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高血压:桐扭树根20g,配伍夏枯草15g、钩藤12g,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阳上亢型头晕目眩。
  • 失眠多梦:桐扭树根15g,配伍合欢皮12g、酸枣仁10g,煎服,每日1剂,可安神定志。

外用应用

  • 跌打损伤:鲜桐扭树皮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皮肤湿疹:鲜桐扭叶适量,煎水清洗患处,或将干叶研粉,调麻油外涂,每日2-3次,可清热燥湿、止痒。
  • 痈疮肿毒:桐扭树皮30g,煎水外洗,同时用鲜叶捣敷,每日换药1次,可解毒消肿。

使用注意与禁忌

  1. 性味与禁忌:树皮性平,但叶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叶;根性平,但孕妇及月经期女性慎用,以免影响气血运行。
  2. 毒性问题:桐扭树整体毒性较低,但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大剂量内服。
  3. 混淆品鉴别:需与“油桐”(Vernicia fordii)区分,油桐果实和种子有毒,不可内服,桐扭树蓇葖果较小,种子黑色,而油桐果实大且种子有斑纹,易鉴别。
  4. 采收加工:树皮全年可采,剥取后晒干;叶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根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贮藏时置于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资源与保护

桐扭树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易栽培繁殖,但目前野生资源因过度采挖有所减少,建议加强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推广扦插、播种繁殖,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既满足药用需求,又保护野生资源,应加强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明确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问答FAQs

Q1:桐扭树和油桐有什么区别?如何避免混淆?
A:桐扭树(梧桐)为梧桐科梧桐属,树皮青灰色,叶掌状深裂,蓇葖果小,种子黑色;油桐为大戟科油桐属,树皮灰褐色,叶卵圆形,果实大而圆,种子有光泽且具斑纹,两者最核心的区别在于:梧桐树皮、叶、根可入药,毒性低;而油桐全株有毒,尤其种子含桐酸,误食可导致呕吐、腹泻,严重者危及生命,鉴别时可通过叶形(梧桐掌状裂,油桐卵圆)、果实大小(梧桐小,油桐大)及科属特征区分,药用时务必以梧桐为准,避免误采油桐。

Q2:桐扭树药材可以长期服用吗?有哪些副作用?
A:桐扭树作为传统中药,短期对症使用安全性较高,但不宜长期服用,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因其中鞣质含量较高,导致便秘或胃肠道不适;叶性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其降血压成分可能影响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服用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确定疗程,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如症状未缓解或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真能专治所有咳嗽吗?效果如何?适用人群有哪些?
« 上一篇 09-04
中药材锄草有何讲究?除草与生长的平衡点在哪?
下一篇 » 09-0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