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癌注重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认为胃癌的发生发展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正气亏虚等导致脾胃功能失常,痰瘀毒互结于胃脘,形成癥积,临床需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等综合分析,明确证型后立法处方,常见辨证分型及治疗如下:
胃癌常见辨证分型及治疗
分型 | 主症 | 治法 | 主方 | 常用药 | 加减应用 |
---|---|---|---|---|---|
肝胃不和型 | 胃脘胀痛,痛引两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不畅加重,苔薄白,脉弦 |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 柴胡疏肝散加减 | 柴胡、白芍、陈皮、甘草、川芎、香附、枳壳 | 痛甚加川楝子、延胡索;嗳气频作加旋覆花、代赭石;口苦加黄芩、栀子 |
脾胃虚寒型 |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寒加重,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 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 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 | 黄芪、党参、白术、干姜、桂枝、白芍、甘草、大枣 | 泛吐清水加吴茱萸、生姜;腹胀加木香、砂仁;便溏加炒山药、茯苓 |
瘀毒内阻型 | 胃脘刺痛,痛处固定,拒按,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涩 | 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 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 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砂仁、白及、三七粉(冲服) | 呕血加白及、乌贼骨;黑便加地榆炭、槐花;肿块明显加莪术、三棱 |
痰湿凝结型 | 胃脘痞闷胀痛,或有肿块,呕吐痰涎,身体困重,食少纳呆,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 燥湿化痰,软坚散结 | 二陈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海藻、昆布、贝母、连翘、当归、川芎 | 痰多加胆南星、白芥子;腹胀加厚朴、莱菔子;肿块坚硬加穿山甲、鳖甲 |
胃热伤阴型 | 胃脘灼痛,口干咽燥,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裂纹,少苔,脉细数 | 清胃养阴,解毒生津 | 沙参麦冬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 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白扁豆、甘草、竹叶、石膏、半夏、粳米 | 热甚加黄连、栀子;便秘加火麻仁、郁李仁;口渴加石斛、芦根 |
气血双亏型 | 胃脘隐痛,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头晕目眩,或见虚热盗汗,舌淡苔少,脉细弱 | 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 八珍汤加减 |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陈皮 | 血虚甚加阿胶、何首乌;气虚甚加人参、黄精;盗汗加浮小麦、麻黄根 |
中医综合治疗措施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还常结合针灸、艾灸、中药外治、饮食调理等综合疗法:
- 针灸:取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肝俞等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寒型可加灸关元、气海,以调和脾胃、行气止痛。
- 中药外治:用消癥止痛膏(莪术、乳香、没药、冰片等)贴敷于胃脘部,或吴茱�热熨脘腹部,可缓解局部疼痛。
- 饮食调理:根据证型选择食物,如虚寒型宜食生姜、羊肉、山药(忌生冷);胃热伤阴型宜食梨、百合、银耳(忌辛辣);痰湿型宜食薏米、赤小豆(忌肥甘厚腻)。
- 情志调摄:通过音乐疗法、心理疏导等疏肝解郁,避免情志刺激加重病情。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胃癌能替代手术和放化疗吗?
A:早期胃癌以手术根治为首选,中晚期常需结合放化疗或靶向治疗,中医治疗可作为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辨证论治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改善患者食欲、睡眠及体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转移风险,但一般不能替代手术和放化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
Q2: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用中药调理有什么优势?
A:化疗期间患者常出现脾胃虚弱、气血亏虚等证候,中药调理可发挥“减毒增效”作用:健脾和胃类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能保护胃黏膜,减轻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益气养血类中药(如黄芪、当归、阿胶)可促进骨髓造血,改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疗程,中药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