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是中医“感冒”范畴,多因六淫之邪侵袭肺卫,或时行病毒所致,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其发病与正气强弱、外邪轻重相关,治疗以“解表散邪”为基本原则,结合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兼顾调理体质,达到“扶正祛邪”目的,临床常见证型及治疗如下: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物 |
---|---|---|---|---|
风寒束表 |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酸、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 | 辛温解表 | 荆防败毒散 |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甘草 |
风热犯卫 | 发热重、微恶风、咽痛口渴、鼻塞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 辛凉解表 | 银翘散 | 金银花、连翘、荆芥穗、薄荷、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芦根、竹叶、甘草 |
暑湿伤表 | 夏季多发,身热汗出不畅、头昏胀痛、胸闷恶心、食欲不振、口渴尿赤、苔腻、脉濡数 | 清暑祛湿解表 | 藿香正气散 | 藿香、紫苏、白芷、桔梗、茯苓、大腹皮、白术、半夏曲、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
气虚感冒 | 恶寒发热、热势不高、自汗恶风、咳嗽痰白、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弱 | 益气解表 | 参苏饮 |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 |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可辅助缓解症状,针灸取风池、合谷、列缺、大椎等穴,风寒证可加灸;风寒感冒可推拿拿风池、推攒竹、揉太阳;反复感冒者可用白芥子、细辛等研末调敷大椎、肺俞穴,以增强卫外功能,调护方面,风寒证宜服生姜红糖水发汗,风热证可食梨、荸荠清热生津,忌生冷油腻;避风寒,汗出时勿当风;适当锻炼如八段锦以扶正固表,体质虚弱者可服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预防。
相关问答FAQs
-
上呼吸道感染用中药治疗有什么优势?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节,通过辨证论治既能缓解鼻塞、咳嗽等症状,又能调整机体状态,如气虚感冒通过益气解表可减少复发,且中药副作用较小,尤其适合儿童、老人及体弱者,可避免长期使用西药带来的耐药性或胃肠不适。 -
感冒期间能否进补?
感冒多属实证,治疗以祛邪为主,进补(如人参、阿胶等滋腻之品)易“闭门留寇”,加重病情,尤其风寒、风热感冒期间应避免,待感冒痊愈、脾胃功能恢复后,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情况调理,如气虚者服四君子汤,阴虚者用沙参麦冬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