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湿的中草药图片能识别哪些药材及其主要功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风湿病是中医常见的一类病症,以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多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所致,祛风湿中草药通过祛除风、寒、湿邪,舒筋活络,缓解痹痛,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将介绍常见祛风湿中草药的形态特征(以文字描述图片特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用法,帮助大家直观辨识并合理应用。

祛风湿的中草药图片

常见祛风湿中草药及其形态特征(附图片描述)

威灵仙

图片描述:多年生攀援藤本,根茎丛生,圆柱形,长4-20cm,直径1.5-3m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具细纵纹及皮孔,断面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心有髓,茎细长,具纵棱,幼时被柔毛,老后脱落,叶对生,纸质,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花期6-8月;瘦果扁卵形,果期8-10月。
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哽。
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用法用量:煎汤6-10g;或入丸散、酒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备注:气血虚弱者慎服,不宜久服。

独活

图片描述: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下部分叉,长5-20cm,直径1.5-3c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部有横环纹,茎中空,有纵沟纹,常带紫色,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背面沿叶脉被短柔毛,复伞形花序,伞辐10-25,花白色,花期7-9月;双悬果椭圆形,果期9-10月。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用法用量:煎汤3-10g;或浸酒、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备注:阴虚血燥者慎服,气血虚而痹者忌服。

秦艽

图片描述:多年生草本,根呈圆锥形,上粗下细,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纵向扭曲的纹理及网状裂隙,根头部有残存茎基,茎直立,单一或数条丛生,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连合成鞘,全缘,花多数,集成顶生或腋生的轮伞花序,花筒状,紫红色或蓝紫色,花期7-8月;蒴果卵圆形,种子椭圆形,果期9-10月。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
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蒸潮热,小儿疳积,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汤5-15g;或浸酒、入丸散。
备注:虚寒者忌用,久服易致泄泻。

木瓜

图片描述:落叶灌木,果实长椭圆形,长6-12cm,直径4-6cm,表面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果肉红棕色,种子多数,扁长卵形,叶椭圆状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有腺齿,花淡红色,簇生,花期4-5月;果实成熟期10-11月。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水肿,吐泻转筋。
用法用量:煎汤6-12g;或浸酒、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备注:胃酸过多者慎服,不宜与螺蛳同食。

祛风湿的中草药图片

桑寄生

图片描述:常绿寄生小灌木,茎圆柱形,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及皮孔,幼枝被棕褐色星状毛,叶对生或近对生,椭圆形或卵形,全缘,革质,上面绿色,下面被灰白色星状绒毛,花簇生于叶腋,黄绿色,花期2-3月;浆果椭圆形,熟时红褐色,果期7-8月。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汤10-15g;或入丸散、浸酒。
备注:体质偏热者慎用,不宜过量。

五加皮

图片描述:落叶灌木,根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5-15cm,直径0.5-1.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纹,内表面灰黄色或黄白色,质轻脆,茎具皮刺,掌状复叶,小叶5片,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花黄绿色,花期5-7月;核果浆果状,黑色,果期8-9月。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主治: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汤5-10g;或浸酒、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备注:阴虚火旺者忌服,不可过量服用,以防中毒。

千年健

图片描述: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肉质,圆柱形,长10-30cm,直径0.8-2cm,表面黄褐色,有环节及鳞叶残基,叶基生,叶片箭形,全缘,两面光滑,肉穗花序生于根茎顶端,淡绿色,花期5-7月;浆果红色,果期8-10月。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健筋骨,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腰膝冷痛,肢节酸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汤5-10g;或浸酒、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备注:阴虚内热者慎用,孕妇忌服。

伸筋草

图片描述: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细长,匍匐或攀援,浅绿色,具细纵棱,无毛,叶二型,营养叶钻形,孢子叶穗状,黄褐色,孢子囊肾形,生于孢子叶腋,全草呈卷曲状,长15-60cm,茎直径1-2mm,表面黄绿色或棕绿色,质柔韧,不易折断。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湿,舒筋活络。
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煎汤15-30g;或浸酒、外洗,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备注:孕妇慎用,阴虚内热者不宜久服。

祛风湿的中草药图片

祛风湿中草药应用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风湿痹证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肝肾亏虚等类型,需根据证候选药,风寒湿痹宜选温性药(如威灵仙、独活),风湿热痹宜选寒凉药(如秦艽、防己),肝肾亏虚需配伍补益药(如桑寄生、五加皮)。
  2. 禁忌人群:阴虚血燥、脾胃虚弱者慎用温燥类祛风湿药(如独活、五加皮);孕妇应避免使用活血通络力强的药物(如伸筋草、千年健)。
  3. 用法用量:内服需遵医嘱,避免过量;外用多煎汤熏洗或捣敷,注意皮肤过敏反应。

相关问答FAQs

问:祛风湿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祛风湿中草药不宜长期自行服用,多数祛风湿药性味辛温香燥(如威灵仙、独活),长期服用易耗伤阴血、损伤脾胃,可能出现口干、咽燥、食欲不振、乏力等不良反应,若需长期用药,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配伍养阴(如沙参、麦冬)、健脾(如白术、茯苓)药物以顾护正气,并定期复诊调整方剂,避免用药不当。

问:如何根据风湿类型选择合适的中草药?
答:风湿痹证需辨证施治:①风寒湿痹: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选威灵仙(通经络止痛)、独活(善治腰膝风寒痛)、五加皮(补肝肾祛风湿);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稍舒、舌红苔黄,选秦艽(清虚热舒筋络)、防己(利水消肿除痹)、豨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③肝肾亏虚型:久病体虚、腰膝酸软、筋骨无力,选桑寄生、千年健、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建议明确辨证后用药,避免自行用药加重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桔梗药材价格走势
« 上一篇 09-05
中草药-螃蟹爪子的药用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