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崩漏是女性围绝经期常见疾病,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非时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相当于西医的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认为,更年期女性“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肾阴阳失衡,冲任二脉失调,无法制约经血,加之脾失统摄、肝失疏泄、血热妄行、血瘀阻络等,导致崩漏发生,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辨证论治,通过补肾健脾、疏肝清热、活血化瘀等方法,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止血、调经、固本的目的。
更年期崩漏的中医病因病机
更年期崩漏的核心病机是“肾虚为本,血热、血瘀、脾虚为标”,肾主生殖,藏精化血,更年期肾气衰弱,肾阴肾阳失衡:若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灼伤血络,则经血非时妄行,量多色鲜红,质稠;若肾阳亏虚,封藏失司,经血失于固摄,则经血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脾主统血,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统摄无权,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肝主疏泄,若肝郁化火,迫血妄行,则经血量多色深红,伴心烦易怒;血瘀则冲任受阻,血不归经,经血淋漓不畅,色紫暗有块,临床多见数证互见,虚实夹杂。
中医辨证论治
更年期崩漏的辨证需结合出血期、非出血期特点,出血期以“塞流止血”为主,非出血期以“澄源求因、复旧固本”为要,具体分为以下证型: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代表方 | 常用药物 |
---|---|---|---|---|
肾阴虚证 | 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 左归丸合二至丸 |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女贞子、旱莲草、龟甲胶、阿胶珠 |
肾阳虚证 | 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畏寒肢冷,面色㿠白,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 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 右归丸合固本止崩汤 | 熟地、山药、山茱萸、附子、肉桂、杜仲、鹿角胶、黄芪、党参、炮姜 |
脾虚证 | 经血量多,色淡质稀,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 健脾益气,摄血归经 | 固本止崩汤归脾汤 |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炮姜、艾叶 |
血热证 | 经血暴下如崩或淋漓不净,色深红质稠,心烦口渴,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 清热固经汤 | 黄芩、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茜草、阿胶、棕榈炭、龟甲、甘草 |
血瘀证 | 经血淋漓不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弦紧 |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熟地、蒲黄、五灵脂、三七粉、益母草 |
加减应用:出血量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乌贼骨固涩止血;兼肝郁者加柴胡、香附、郁金疏肝理气;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续断、牛膝补肾强腰;气虚明显者加人参、升麻益气升提。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 针灸治疗: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如关元、气海、三阴交、隐白、血海、足三里,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并可配合艾灸(如隐白、神阙)温经止血,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7次为一疗程。
- 中药外治:用芒硝、大黄、侧柏叶、艾叶各30g煎汤,取药液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适用于血热、血瘀证;或用吴茱萸、肉桂研末,醋调敷于涌泉穴,引火归元,适用于肾阴虚虚火旺者。
- 食疗调理:根据证型选择食疗方,如肾阴虚者食百合银耳羹(百合、银耳、枸杞、冰糖)、肾阳虚者食羊肉山药汤(羊肉、山药、杜仲、枸杞)、脾虚者食芡实山药粥(芡实、山药、莲子、粳米)、血热者食藕节侧柏叶水(藕节、侧柏叶、白糖)、血瘀者食山楂桃仁粥(山楂、桃仁、红糖、粳米)。
- 情志调摄:更年期女性易肝郁气滞,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可通过听音乐、练八段锦、太极等方式舒缓情绪,调节肝气。
治疗注意事项
-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出血期以止血为要,选用收涩止血药(如仙鹤草、棕榈炭、乌贼骨),血止后以调理肾、脾、肝为主,恢复冲任功能,预防复发。
- 顾护脾胃:更年期脾胃功能渐弱,用药需避免过于滋腻、苦寒,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化。
- 定期检查:治疗前需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疾病,可通过B超、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等检查明确诊断。
- 生活调护:避免劳累、剧烈运动,注意经期卫生,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生冷寒凉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相关问答FAQs
问:更年期崩漏中医治疗需要多久才能见效?
答:中医治疗更年期崩漏的见效时间因证型、病情轻重及个体差异而异,一般而言,出血期患者通过1-2周中药调理,多数可止血;血止后进入调经阶段,需持续2-3个月经周期巩固疗效,以恢复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若出血量极大(如超过200ml)或淋漓不净超过2个月,需及时就医,结合西医止血、诊断性刮宫等方法,避免失血性贫血或延误病情。
问:治疗期间可以同时服用西药吗?比如激素类药物?
答:更年期崩漏可中西医结合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出血严重,西医可使用大剂量雌激素(如戊酸雌二醇)快速修复子宫内膜止血,或孕激素(如地屈孕酮)调整月经周期;中药则从整体调节,减少激素副作用(如突破性出血、胃肠道反应),但需注意,激素治疗期间中药配伍需谨慎,避免与中药中的活血药(如红花、桃仁)同用,以免加重出血;若已服用激素,需在停药后或医生评估后再调整中药方案,避免药物冲突,建议选择正规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