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知子图片展示的是哪种?如何从外观辨别其真伪?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为便于准确识别栀子药材,以下从基原、性状特征、图片鉴别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附相关问答。

药材知子图片

基原与产地

栀子主产于江西、湖南、福建、浙江等地,秋季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干燥即可,商品栀子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有1条明显的纵脉线,顶端有宿存萼片,基部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浅黄色,具2-3条隆起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苦。

性状特征与图片鉴别要点

通过图片观察栀子时,需重点关注以下特征,以区分真伪及优劣:

鉴别部位 主要特征描述 图片呈现要点
整体形态 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2cm。 展示果实完整轮廓,呈类椭圆形,顶端有短喙(宿存萼片),基部钝圆或有果柄痕。
表面颜色与纹理 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红黄色翅状纵棱,棱间有1条纵脉线,两条棱间常可见横向凸起。 图片需清晰显示纵棱排列规则,棱线明显,纵脉线连贯,无破损或焦糊斑点(优质品)。
果皮与断面 果皮薄而脆,稍用力可捏碎;断面果皮较薄,内表面浅黄色至黄棕色,具2-3条隆起假隔膜。 断面图片可见果皮与种子分离,假隔膜呈“Y”字形或“十”字形分隔种子囊,种子集结成团。
种子特征 种子扁卵圆形,红棕色或深红色,表面具细密突起,质坚硬,种仁黄白色。 图片中种子呈不规则团块状,颗粒饱满,无空壳或虫蛀(劣质品种子干瘪或发霉)。
气味与味道 气微,味微酸、苦。 新货气味清香,陈货气稍闷;味苦后回甘,无异味(伪品可能味淡或有辛辣感)。

常见伪品与鉴别

市场上常见伪品为“水栀子”(大花栀子果实),其特征为果实较大(长3-7cm),表面棱翅较宽,种子较少且颜色较浅,气微味淡,功效与栀子有别,需注意区分,染色小西红杮或人工伪造品,可通过表面颜色不自然、无纵棱及纵脉线、水洗掉色等特征鉴别。

药材知子图片

性味归经与功效

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之效,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炒栀子(清炒)可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止血作用,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崩漏,焦栀子(炒焦)长于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崩漏、尿血、便血。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5-10g;生栀子多用于泻火除烦,炒栀子多用于止血,焦栀子多用于凉血止血,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与巴豆同用,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应遵医嘱使用。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通过图片区分生栀子和炒栀子?
A1:生栀子图片中果实表面呈红黄色或棕红色,光泽自然,纵棱和纵脉线清晰;炒栀子(清炒)颜色加深,呈深黄色或黄褐色,光泽稍暗,部分果实表面可见细小焦斑;焦栀子则呈焦褐色,部分果实边缘略卷曲,气味微香(生品气微),炒栀子的果皮可能因受热稍脆,断面颜色较生品深,种子颜色变化不明显。

药材知子图片

Q2:购买栀子药材时,图片上哪些特征提示品质优劣?
A2:优质栀子的图片特征包括:果实饱满完整,大小均匀(长1.5-3cm为佳),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有自然光泽,纵棱明显且无断裂,纵脉线清晰可见;种子集结成团,颗粒饱满,无空壳、虫蛀或霉斑;断面果皮与种子易分离,假隔膜完整,劣质栀子则可能果实干瘪、大小不一,表面颜色暗淡或有焦糊、黑斑,种子空瘪或发霉,断面果皮与种子粘连,或有异味。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 上一篇 09-05
中草药麸炒炽壳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