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白草的功效具体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白草(通常指白茅根,学名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因根茎呈白色、味甘而得名,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言其“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其性味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兼具药用与保健价值,现代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其多方面的功效。

中草药白草的功效

传统功效与应用

白草的传统功效以“凉血、清热、利尿”为核心,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凉血止血,止血而不留瘀

白草性寒,能入血分,清热凉血以止血,尤其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症,如《本草纲目》记载其“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临床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鼻出血)、尿血、崩漏等,单用鲜品捣汁服即可,或配伍小蓟、侧柏叶等止血药增强疗效,其止血特点是“凉血而不留瘀”,与单纯收敛止血药(如三七)相比,更适用于血热兼有瘀热的情况。

清热生津,解渴除烦

白草味甘性寒,能清热生津,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口干之症,如《温病条辨》中的“五汁饮”,即以白茅根汁配梨汁、荸荠汁等,治疗温病后期津伤烦渴,现代生活中,若因熬夜、上火导致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用鲜白茅根30g煎水代茶饮,可清热生津、缓解不适。

利尿通淋,利水消肿

白草归膀胱经,能清热利尿,通淋消肿,常用于治疗热淋(小便短赤、涩痛)、水肿(尤其适用于湿热壅滞所致的水肿,如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等)。《本草正义》言其“寒泄之品,其功专于利水,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有益于阴”,说明其利尿作用平和,不伤正气,适合长期服用。

中草药白草的功效

透疹解表,辅助透发麻疹

中医认为麻疹初期需“透疹”,即让疹毒透发于外,若疹出不畅或内陷,易致邪毒内蕴,白草性寒,能清热透疹,常配伍牛蒡子、蝉蜕等,用于麻疹初期或出疹不畅,辅助疹毒透发,缩短病程。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化学与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白草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主要化学成分

白草含三萜类化合物(如白茅根苷、芦竹素)、黄酮类(如山奈酚、槲皮素)、酚酸类(绿原酸、咖啡酸)、多糖及钾盐等,黄酮类和酚酸类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钾盐能促进电解质平衡,增强利尿效果;多糖则可调节免疫功能。

药理作用

  • 利尿作用:白草提取物能增加尿量及钠、氯离子排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有关,对急性肾炎水肿患者有显著疗效。
  • 抗炎与免疫调节: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
  • 止血作用:白茅根中的酚酸类成分能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同时通过清热凉血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达到止血目的。
  • 保肝与抗氧化:绿原酸等成分能清除自由基,减轻肝细胞损伤,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抗氧化作用也有助于延缓衰老。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1. 泌尿系统疾病:用于急性肾炎、尿路感染,常与车前子、金钱草配伍,煎汤内服。
  2. 呼吸系统疾病: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可配伍桔梗、甘草,或单用鲜品捣汁含服。
  3. 出血性疾病:用于鼻出血、牙龈出血,鲜品捣汁外敷或内服,或配伍仙鹤草、藕节。

注意事项

  • 性寒,脾胃虚寒者(如腹痛、腹泻、畏寒)慎用,以免加重寒象。
  • 血虚无热者忌用,如月经过多、面色苍白等。
  • 不宜与寒凉食物(如苦瓜、螃蟹)同服,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白草和白茅根是同一种药材吗?
解答:是的,“白草”在中药中通常指“白茅根”,为白茅的干燥根茎,两者为同一药用部位,功效一致,部分地区或民间可能将其他白色草本植物称为“白草”,但传统中药典籍中的“白草”均指白茅根,使用时需注意基源,避免混淆。

中草药白草的功效

问题2:长期服用白草会有副作用吗?
解答:白草性寒,长期过量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不适,一般建议中病即止,或遵医嘱调整剂量;脾胃虚寒者可配伍生姜、大枣等温中和胃之品,减轻寒凉之性,若服用期间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咨询专业医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治牙疼有哪些中草药?常用中草药有哪些能缓解?
« 上一篇 09-06
关于动物的中草药配方
下一篇 » 09-0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