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瓜草为葫芦科植物狗瓜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狗胡草、瓜蒌草,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多生于山坡、林缘、路旁等湿润处,其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消肿散结之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症,以下从植物形态特征、药用价值、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并附关键特征描述以辅助识别。
植物形态特征(附图片识别要点)
狗瓜草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细长,圆柱形,长可达1-2米,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具纵棱,幼时被短柔毛,老后渐脱落,叶互生,叶片纸质,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2厘米,宽4-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3-7个不规则的浅裂,裂片三角形或波状,两面疏被短毛,叶基出掌状脉5-7条;叶柄长2-6厘米,被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为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轴细长,花梗丝状,花萼筒杯状,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雄蕊5枚,花丝短;雌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花被与雄花相似,子房椭圆形,花柱3裂,柱头头状,果实为浆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径1-1.5厘米,成熟时橙红色,光滑,内含种子多粒,扁平,卵形,灰褐色,花果期6-10月。
图片识别关键点:茎细长缠绕,叶卵状心形基部深裂,花单性雌异株,浆果橙红色球形,种子灰褐色扁平,可通过叶片心形基座、雌雄异株花结构及橙红色小果实的特征与其他葫芦科植物区分。
药用价值与临床应用
狗瓜草性味苦、寒,归肺、胃经,其清热解毒之力较强,兼能化痰止咳、消肿散结,临床应用广泛。
功效分类 | 具体应用 |
---|---|
清热解毒 | 用于热毒蕴结所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单用煎汤含漱,或配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增强疗效;若治热毒疮痈、乳痈,可鲜品捣烂外敷,或配蒲公英、野菊花煎服。 |
化痰止咳 | 主治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常与黄芩、瓜蒌、浙贝母等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对燥咳无痰或痰少黏滞者,可配沙参、麦冬、百合等养阴润肺。 |
消肿散结 | 用于蛇虫咬伤、痈肿初起,取鲜草捣烂外敷患处,或配半边莲、紫花地丁等内服外用,以解毒消肿。 |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可用至3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含漱。
使用禁忌:狗瓜草性寒,脾胃虚寒者慎服,以免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孕妇禁用,其寒凉之性可能影响胎元;外敷时需注意皮肤敏感,若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不宜与乌头、附子等温燥类中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 采集与炮制:夏秋季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干燥药材茎叶皱缩,完整叶片呈卵状心形,灰绿色或黄褐色,偶见橙红色果实,气微,味苦。
- 鉴别要点:混淆品可能为同属植物栝楼(天花粉)的幼嫩枝叶,但栝楼叶片掌状3-5深裂,裂片披针形,果实较大(直径6-10cm),可据此区分。
相关问答FAQs
Q1:狗瓜草和栝楼(天花粉)是同一种药材吗?
A1:不是,狗瓜草为葫芦科植物狗瓜草的地上部分,性寒,长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栝楼则为同属植物栝楼的成熟果实(瓜蒌)或块根(天花粉),瓜蒌能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天花粉可生津止渴、消肿排脓,两者药用部位、功效及主治均有明显区别,不可混用。
Q2:狗瓜草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使用会有副作用吗?
A2:狗瓜草不宜长期服用,其性寒,长期使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可能导致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畏寒肢冷等不良反应,若需连续用药,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配伍温中健脾的药物(如生姜、大枣、白术等),并定期观察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需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