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疮的中医治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须疮是发生于胡须部位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中医称之为“须发疮”“燕窝疮”等,多因肺胃风热上攻、湿热蕴结或阴虚火旺,导致气血瘀滞、热毒蕴结于局部而成,中医治疗须疮注重内外同治,辨证施治,结合局部外治与整体调理,可有效控制炎症、促进愈合、减少复发。

须疮的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内治

根据病因病机,须疮常分为以下证型,临床需结合患者症状、舌脉辨证论治:

证型 主要表现 治法 代表方药及加减
肺胃风热证 须部红肿、灼热,成片丘疹、脓疱,伴口干、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疏风清肺,凉血解毒 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芩、生地、赤芍、丹皮、甘草,热甚加金银花、连翘
湿热蕴结证 须部潮红、糜烂、渗出,脓疱密集,伴口苦、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滑石、通草、泽泻,湿盛加苍术、苦参
阴虚火旺证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须部暗红、结痂,伴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降火,解毒生肌 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加玄参、麦冬、白花蛇舌草

中医外治法

外治以清热解毒、燥湿敛疮为原则,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症状、促进愈合:

须疮的中医治疗

  1. 中药外洗:取马齿苋30g、黄柏20g、苦参20g、蒲公英20g,煎水冷却后湿敷或清洗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红肿、渗出明显者,可清热燥湿、消肿止痒。
  2. 外涂药膏:青黛膏(青黛、石膏、滑石、黄柏,研末加凡士林调成)或黄连膏(黄连、当归、黄柏,麻油煎后加白蜡),每日涂搽2-3次,适用于脓疱、结痂阶段,可解毒生肌。
  3. 散剂外撒:冰硼散(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或珍珠散(珍珠、炉甘石、冰片、龙骨),清洗后直接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渗出者,可收敛燥湿。

调护与预防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须疮治疗期间需注意:①饮食忌辛辣、油腻、海鲜,戒烟酒,多食绿豆、冬瓜、苦瓜等清热利湿之品;②保持须部清洁,避免搔抓、剃须时刮伤皮肤,剃须工具需消毒;③情绪舒畅,避免焦虑、熬夜,减少诱因;④若反复发作,需调理肺脾肾功能,如肺气虚者常服玉屏风散,脾气虚者用参苓白术散。

相关问答FAQs

Q1:须疮的中医治疗一般需要多久见效?
A1:疗效因病情轻重、证型及个体差异而异,轻症(肺胃风热证)规范治疗1-2周可明显缓解,红肿、脓疱减少;中症(湿热蕴结证)需2-3周,渗出、糜烂逐渐愈合;重症或阴虚火旺证病程较长,需3-4周以上,且需配合内调减少复发,若治疗2周无改善,需重新辨证或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

须疮的中医治疗

Q2:中医治疗须疮期间能否剃须?
A2:急性期(红肿、渗出、脓疱阶段)建议暂停剃须,避免机械刺激加重炎症;若需剃须,使用锋利剃刀,动作轻柔,剃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外涂消炎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待炎症控制后再恢复,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剃须不伤气血为原则,急性期强行剃须可能延长病程。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合掌仔的中草药名
« 上一篇 09-07
中草药桃皮的用量
下一篇 » 09-0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