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贫血,多从“血虚”论治,认为其发生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心脾两虚、气血亏虚,或肝肾阴虚、精血亏耗,或脾肾阳虚、温煦无力,或瘀血内阻、新血不生等相关,治疗上以“健脾益气、养血生血”为核心,结合辨证论治,兼顾调理脏腑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以下从常见证型、代表方剂、加减应用及非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中医治疗贫血的辨证论治与药方
贫血在中医属“虚劳”“血证”“萎黄”等范畴,核心病机为气血亏虚,涉及脾、心、肝、肾等脏腑,临床需根据患者症状、舌象、脉象辨证分型,选用相应方剂。
(一)常见证型与代表方剂
-
脾胃虚弱证(气血生化不足)
症状:面色萎黄或㿠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生血。
代表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
药物组成: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陈皮6g,半夏9g,木香6g,砂仁6g(后下),黄芪30g,当归10g。
方解: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健脾益气;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当归养血和血(当归补血汤),共奏气血双补之效;陈皮、半夏理气化痰,木香、砂行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加减:若血虚甚,加熟地黄15g、阿胶10g(烊化)以养血;若湿气重,加苍术9g、厚朴9g以燥湿健脾;若食欲不振明显,加焦山楂15g、鸡内金9g以消食开胃。 -
心脾两虚证(气血亏虚,心神失养)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目眩,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
药物组成: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2g,龙眼肉10g,酸枣仁15g,远志6g,木香6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养血安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行气醒脾,使补而不滞;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全方共奏心脾同治、气血双补之效。
加减:若失眠严重,加合欢皮15g、夜交藤20g以安神;若出血倾向(如月经过多),加仙鹤草15g、三七粉3g(冲服)以止血。 -
肝肾阴虚证(精血亏耗,虚热内生)
症状:面色潮红或萎黄,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填精。
代表方剂:左归丸合二至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2g,鹿角胶10g(烊化),龟甲胶10g(烊化),牛膝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
方解:左归丸中熟地、山茱萸、枸杞滋肾阴;山药、菟丝子补脾肾;鹿角胶、龟甲胶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牛膝引药下行;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加强滋阴养血之力,共奏滋补肝肾、填精益血之效。
加减:若虚热明显,加地骨皮15g、银柴胡10g以清虚热;若阴虚火旺致出血,加侧柏叶12g、藕节15g以凉血止血。 -
脾肾阳虚证(温煦无力,气血生化乏源)
症状:面色㿠白或晦暗,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代表方剂:右归丸合肾气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2g,杜仲12g,附子6g(先煎),肉桂6g(后下),当归12g,黄芪20g。
方解:右归丸中熟地、山茱萸、枸杞滋肾阴;附子、肉桂温补肾阳;菟丝子、杜仲补益肝肾;当归、黄芪养血益气;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等)温阳化气,共奏温补脾肾、益养气血之效。
加减:若阳虚明显,加鹿角霜12g、巴戟天12g以温阳;若泄泻严重,加补骨脂12g、肉豆蔻9g以温脾止泻。 -
瘀血内阻证(瘀血阻络,新血不生)
症状:面色晦暗或黧黑,唇甲青紫,胸胁胀闷,或刺痛不移,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或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养血生新。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合桃红四物汤。
药物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黄15g,川芎10g,赤芍12g,牛膝12g,柴胡10g,桔梗6g,枳壳10g,甘草6g。
方解: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活血养血;牛膝引血下行;柴胡、枳壳行气解郁;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化瘀、养血生新之效。
加减:若瘀血重,加三棱10g、莪术10g以破血消癥;若气虚血瘀,加黄芪30g、党参15g以益气活血。
(二)常见证型与方剂简表
证型 | 治法 | 代表方剂 | 主要药物组成 | 功效 | 主治症状 |
---|---|---|---|---|---|
脾胃虚弱证 | 健脾益气,养血生血 | 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 | 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陈皮、半夏、木香、砂仁 | 健脾和胃,气血双补 |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
心脾两虚证 |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 归脾汤 |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炙甘草 | 心脾同治,气血双补 |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体倦 |
肝肾阴虚证 | 滋补肝肾,养血填精 | 左归丸合二至丸 |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女贞子、墨旱莲 | 滋补肝肾,填精益血 | 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 |
脾肾阳虚证 | 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 右归丸合肾气丸 |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附子、肉桂、菟丝子、杜仲、当归、黄芪 | 温补脾肾,益养气血 | 面色㿠白,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五更泄泻 |
瘀血内阻证 | 活血化瘀,养血生新 | 血府逐瘀汤合桃红四物汤 |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生地黄 | 活血化瘀,养血生新 | 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胸胁刺痛,舌质紫暗有瘀斑 |
非药物治疗与调护
- 针灸治疗:常选足三里(健脾益气)、三阴交(健脾养血)、血海(养血活血)、脾俞、胃俞(调理脾胃)、关元(补肾培元)等穴位,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 食疗调养:根据证型选择合适食物,如脾胃虚弱者宜食山药、莲子、小米粥;心脾两虚者宜食桂圆、红枣、葡萄干;肝肾阴虚者宜食枸杞、桑葚、黑芝麻;脾肾阳虚者宜食羊肉、核桃、韭菜,推荐食疗方:黄芪当归乌鸡汤(黄芪30g、当归15g、乌鸡1只,炖煮2小时,适用于气血两虚);枸杞桑葚粥(枸杞15g、桑葚15g、黑芝麻10g、粳米100g,适用于肝肾阴虚)。
- 生活调护: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思虑过度;饮食规律,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助气血运行。
注意事项
- 辨证准确:贫血证型复杂,需由专业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避免自行用药。
- 煎服方法:补益药一般宜文火慢煎,使药效充分析出;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需烊化(用热药汁溶化);每日1剂,分2-3次饭后温服,脾胃虚弱者可饭后服,避免空腹服药。
-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忌浓茶、咖啡,以免影响药效;脾肾阳虚者忌生冷瓜果,阴虚者忌辛辣助火之品。
- 定期复诊:贫血治疗需较长时间,一般1-3个月为一疗程,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及中医证候,由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医治疗贫血多久能见效?
解答:贫血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与证型、病程、体质及是否规范治疗相关,一般而言,气血两虚、脾胃虚弱证型患者,若辨证准确、用药规范,2-4周后可能出现面色、乏力等症状改善;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证型因病程较长、病机较深,疗程需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建议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及中医证候变化,由医生评估疗效并调整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
问题2:贫血患者可以自行购买阿胶补血吗?
解答:不建议自行服用阿胶,阿胶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虚兼阴虚者(如面色萎黄、头晕眼花、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等),但脾胃虚弱、湿盛中满(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服用阿胶可能加重“滋腻碍胃”,导致腹胀、腹泻;阴虚火旺者需配伍清热滋阴药(如生地、玄参),否则可能助火生热,阿胶价格较高,且真伪难辨,建议在中医师辨证后,根据具体证型配伍使用(如脾胃虚弱者配陈皮、砂仁;阴虚火旺者配知母、黄柏),避免盲目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