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因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六角因中草药,学名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俗称六角盘、独叶一枝花,为小檗科鬼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湖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的林下、山谷阴湿处,因其叶片常具六角状浅裂而得名,作为传统民间草药,六角因在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等方面应用历史悠久,现代研究也发现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需注意其毒性,合理使用。

六角因中草药

形态特征上,六角因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其根茎横走,呈结节状,表面棕褐色,密生须根;地上茎单一,高20-50cm,光滑无毛;叶通常1-2片,生于茎顶端,盾状圆形,直径可达20-40cm,边缘有6-9个浅裂或深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叶面深绿色,叶脉明显;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5-10cm,花冠6-8瓣,紫红色或淡红色,花瓣倒卵形;果实为浆果,椭圆形,成熟时深蓝色,内含多粒种子,具体特征可参考下表:

部位 形态特征
根茎 横走,结节状,棕褐色,密生须根
盾状圆形,直径20-40cm,边缘6-9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叶面深绿色
单生叶腋,花冠6-8瓣,紫红色,花瓣倒卵形
果实 浆果椭圆形,熟时深蓝色,内含多粒种子

在性味归经方面,六角因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肝、脾经,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辛温可祛风,苦能燥湿、散结,具有祛风除湿、化痰散结、解毒杀虫之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痛、咳嗽痰多、瘰疬(淋巴结核)、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等症,内服时需煎汤,常用量为3-9g,但因有毒,必须久煎以降低毒性,且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外用则可适量捣烂敷于患处,或研末调敷。

使用六角因时需特别注意其毒性,孕妇绝对禁用,阴虚火旺、血虚体弱者应慎用,且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用(十八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角因主要含鬼臼毒素、山柰酚、槲皮素等成分,其中鬼臼毒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对多种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同时毒性较强,过量使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损害肝肾功能,因此临床应用需严格控制剂量,并通过现代提取技术降低毒性,提高用药安全性。

六角因中草药

六角因常与七叶一枝花(重楼)混淆,二者虽均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但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植物,叶片通常7-10枚,轮生于茎顶,花单生,花被片黄绿色,性微寒,更偏重于清热解毒、凉肝定惊,而六角因性温,祛风化痰之力更强,临床应用需加以鉴别。

相关问答FAQs:

Q1:六角因有毒吗?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A1:六角因味苦、辛,性温,有毒,主要含鬼臼毒素等毒性成分,使用时需注意:①内服必须久煎(建议煎煮2小时以上)以降低毒性,且剂量控制在3-9g,不宜过量;②孕妇、阴虚火旺者及血虚体弱者禁用;③避免与乌头类药物同用;④外用需适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六角因中草药

Q2:六角因和七叶一枝花有什么区别?
A2:二者在科属、形态、功效上均有区别:①科属不同:六角因为小檗科鬼臼属,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重楼属;②形态差异:六角因叶片盾状圆形,边缘6-9裂,花冠紫红色;七叶一枝花叶片7-10枚轮生,花被片黄绿色;③药性侧重:六角因性温,长于祛风化痰、散结止痛;七叶一枝花性微寒,偏重清热解毒、凉肝定惊,临床需根据病症辨证选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支气管炎哮喘中医治疗有哪些有效方法?效果究竟如何?
« 上一篇 09-08
凤尾竹有哪些药用功效?中草药大全全涵盖吗?
下一篇 » 09-0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