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多中医治疗如何有效调理?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或经期延长,经量亦增多,中医称为“月经过多”,属于“月经病”范畴,其核心病机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常见气虚、血热、血瘀、肾虚等证型,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外治等多种方法综合调理,可有效改善症状,调节月经周期。

月经过多的中医治疗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月经过多的发生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统摄”,具体病因包括:

  1. 气虚: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大病初愈,损伤脾气,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失固,经血妄行。
  2. 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助热之品,或情志郁久化火,热扰冲任,迫血妄行,经血量多。
  3. 血瘀: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寒热之邪,或情志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经量增多,血块排出后痛减。
  4. 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久病伤肾,肾主封藏功能失职,冲任失于固摄,经量增多,色淡质稀。

分证论治

月经过多的治疗需根据辨证结果,以“固冲止血”为基本原则,结合补气、清热、化瘀、补肾等法灵活施治,常见证型及治疗方案如下表:

证型 主症 治法 代表方药 常用中成药
气虚证 经血量多,色淡红,质稀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㿠白,小腹空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补气摄血,固冲止血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或固本止崩汤(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当归、炮姜) 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血热证 经血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心烦口渴,尿黄便结,面红舌赤,苔黄,脉滑数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茯苓)或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甘草) 丹栀逍遥丸、断血流胶囊、宫血宁胶囊
血瘀证 经血量多,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弦紧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三七、茜草)或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加味 云南白药胶囊、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肾虚证 经血量多,色淡暗,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补肾固冲,止血调经 固阴煎(熟地、山药、山茱萸、人参、远志、菟丝子、五味子、炙甘草)或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 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坤宝丸

中医特色疗法

除中药内服外,中医外治法可协同增强疗效,尤其适用于不愿长期服药或需快速止血者:

月经过多的中医治疗

  1. 针灸疗法:取关元、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隐白等穴位,气虚用补法,并加灸;血热用泻法;血瘀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角0.1寸)为治疗月经过多的经验穴,艾灸隐白可显著提升固摄之力。
  2. 艾灸疗法:适用于气虚、肾虚证,选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等穴位,用艾条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经期可连续使用或减少次数,以温补脾肾、固摄冲任。
  3. 耳穴压豆:取子宫、内分泌、肾、肝、脾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3-5天更换1次,双耳交替,通过刺激耳部反射区调节气血。
  4. 中药外治:足浴——气虚用黄芪、党参、艾叶各30g,煮水泡脚;血热用丹皮、地骨皮、黄柏各30g;血瘀用益母草、红花、桃仁各30g,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引血下行,调和气血,敷贴——气虚虚寒证用吴茱萸、肉桂研末,蜂蜜调敷于关元、气海穴,每日1次,温经止血。

日常调理

月经过多的恢复需结合日常调养,以“顾护脾胃、调和气血、避免诱因”为核心:

  1. 饮食调理:根据体质选择食物——气虚宜食健脾益气之品(山药粥、黄芪炖鸡、莲子红枣汤);血热宜食清热凉血之品(藕汁、梨汁、荸荠莲藕汤);血瘀宜食活血化瘀之品(山楂红糖饮、黑木耳红枣汤、玫瑰花茶);肾虚宜食补肾填精之品(黑豆黑芝麻粥、核桃炖猪腰、枸杞山药粥),避免生冷、辛辣、油腻及温补燥热之品(如辣椒、羊肉、火锅)。
  2. 情志调理:长期焦虑、抑郁可影响肝气疏泄,加重气血失调,应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听音乐、冥想、散步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怒伤肝”“思伤脾”。
  3. 作息调理:规律作息,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睡眠(7-8小时/天),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耗伤气血。
  4. 运动调理: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可促进气血运行;避免剧烈运动及经期游泳,防止经量增多或感染。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月经过多一般多久能看到效果?
答:中医治疗月经过多的效果因人而异,取决于证型、病程长短、体质及调理依从性,一般而言,气虚、血热证患者(病程较短、体质较好)调理1-2个月经周期后,经量可逐渐减少,伴随症状(如乏力、心烦)改善;血瘀、肾虚证(病程较长、体质偏弱)可能需要2-3个月经周期或更长时间,需坚持服药及调养,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经量、颜色、质地及伴随症状的变化,若经量持续过多(如每日卫生巾湿透10片以上)或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必要时结合西医治疗(如诊断性刮宫、激素治疗等)。

Q2:月经期间可以服用中药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月经期间是否服用中药需根据证型而定:若月经过多属气虚、血热、血瘀等实证,可在经期继续辨证用药(如气虚证用补气摄血药、血热证用清热凉血药、血瘀证用活血化瘀止血药),以控制经量、防止进一步失血;若属肾虚等虚证,经期可暂停滋腻补肾药(如熟地、山茱萸),改用固摄止血之品(如艾叶、炮姜、仙鹤草),避免经行不畅,经期用药需避免过于温燥(如附子、干姜)或苦寒(如黄连、黄芩过量)之品,以免加重出血或损伤脾胃;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生冷、油腻及甜腻食物(如冷饮、巧克力、蛋糕);注意保暖,尤其腹部及下肢,避免受寒;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禁止盆浴及性生活,预防感染。

月经过多的中医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黄琴价格为何波动?当前市场行情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 上一篇 09-08
男人补肾生精,中草药如何提升生精效果?
下一篇 » 09-0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