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草药棕皮草有何功效?药用价值如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棕皮草是云南地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其名称源于植株形态特征——叶鞘纤维质、呈棕褐色,如同层层包裹的“棕皮”,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及滇南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村寨旁或疏林中,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的干燥叶鞘或根,作为云南民族民间传统用药,棕皮草在止血、止泻、固精等方面具有独特功效,应用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当地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常将其用于治疗外伤出血、久泻痢疾、妇女带下等症,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

云南中草药棕皮草

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

棕皮草原植物为常绿乔木,树干圆柱形,不分枝,直径10-15厘米,具老叶鞘残留的纤维网,叶簇生于茎顶,掌状深裂,裂片30-60枚,线状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1.5-2.5厘米,革质,深绿色,叶柄坚硬,长40-100厘米,基部两侧具细长的叶耳,叶鞘初时绿色,后变为褐色,纤维质,质地坚韧,层层包裹茎干,此即药用“棕皮”的主要来源,其花为肉穗花序,自叶腋抽出,多分枝,黄绿色;果实肾形,成熟时蓝黑色,被白粉。

云南独特的立体气候为棕皮草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滇中地区(如昆明、楚雄)年均温15℃,气候温和,土壤以红壤为主,利于叶鞘纤维积累;滇西(如大理、保山)山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叶鞘有效成分含量更高;滇南(如普洱、西双版纳)湿热环境中,棕皮草仍能良好生长,且根部的药用成分更为丰富,当地药农多在秋季采收成熟叶鞘,晒干后扎捆备用;根部则于冬季挖取,洗净切片,晒干入药。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云南中草药》《滇南本草》等记载,棕皮草性平,味苦、涩,归肝、大肠、肾经,其核心功效为“收涩止血、涩肠止泻、固精止带”,临床应用广泛,尤适用于虚寒性出血、久泻不止及滑脱不禁之症。

  • 收敛止血:棕皮草味涩性平,能入肝经血分,通过收敛局部血管达到止血效果,对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症均有良效,尤其对于慢性出血(如功能性子宫出血、胃溃疡出血),其止血作用持久且不易留瘀,常配伍艾叶、阿胶等增强疗效。
  • 涩肠止泻:味涩能固大肠,性平不伤正,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泄泻,症见大便溏薄、完谷不化、畏寒肢冷等,常与补骨脂、肉豆蔻等温补脾肾药同用,标本兼顾。
  • 固精止带:归肾经,能固摄肾精与带脉,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及脾虚湿盛之白带过多、色白质稀,常配伍芡实、金樱子等增强固涩之力。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棕皮草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叶鞘和根部,其药效物质基础包括以下几类:

云南中草药棕皮草

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鞣质类 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 收敛止血,通过与黏膜表面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减少出血;抑制肠道蠕动,止泻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多糖类 棕榈多糖、葡萄糖醛酸 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溃疡面愈合
挥发油 棕榈酸、亚油酸、月桂酸 抑制肠道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温和抗菌,辅助治疗感染性腹泻

棕皮草提取物还具有显著的止血时间缩短作用(体外实验显示能缩短凝血时间30%-40%),对乙酸诱发的小鼠胃溃疡有促进愈合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前列腺素E2含量有关。

临床应用与配伍方法

棕皮草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症不同选择不同药用部位及配伍,具体用法如下:

  1. 出血性疾病

    •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棕皮草炭15g,艾叶炭10g,阿胶珠12g(烊化),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经期连用5-7天,可调节月经周期,减少出血量。
    • 痔疮出血:棕皮草30g,槐花15g,地榆20g,煎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同时内服煎剂,止血效果显著。
  2. 消化系统疾病

    云南中草药棕皮草

    • 慢性结肠炎(久泻不止):棕皮根12g,石榴皮9g,诃子6g,煨肉豆蔻5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脾肾阳虚型腹泻,症见晨起即泻、腹痛喜温。
    • 小儿秋季腹泻:棕皮草5g,炒车前子6g,焦山楂3g,水煎服,每日2-3次,可减少大便次数,缩短病程。
  3. 妇科及男科疾病

    • 白带过多(脾虚湿盛):棕皮叶鞘炭10g,炒白术15g,茯苓12g,炒山药20g,水煎服,每日1剂。
    • 遗精滑精(肾虚不固):棕皮根15g,金樱子12g,芡实20g,煅龙骨20g(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睡前服用。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止血炒炭用,止泻固涩用生品);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 使用注意
    1. 实热证、出血量多属血瘀者禁用(如吐血色紫暗、夹有血块),以免“闭门留寇”。
    2. 孕妇慎用,其收敛作用可能增加妊娠期便秘风险;月经期慎用,以免经血量减少。
    3.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以免降低疗效;长期服用(超过1个月)需监测肝功能,因鞣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相关问答FAQs

Q1:棕皮草和棕榈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药用部位主要是叶鞘而非叶片?
A:棕皮草与棕榈叶同源但药用部位不同:棕榈叶为叶片,主要含挥发油和黄酮,多用于制作粽叶或提取天然香料,药用价值较低;而棕皮草特指棕榈的叶鞘(即包裹树干的褐色纤维层),其鞣质、多糖等收涩成分含量高达10%-15%,是止血止泻的核心药效部位,叶片纤维疏松,收涩力弱,故临床以叶鞘入药。

Q2:长期服用棕皮草会导致便秘或营养不良吗?
A:棕皮草含大量鞣质,长期大剂量服用(超过每日15g,连续超过1个月)可能因过度收敛导致便秘、腹胀,或影响铁、钙等矿物质吸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实热型腹泻、出血症不宜久服;脾胃虚弱者可配伍陈皮、木香等理气药,防止“涩邪”,若出现便秘或食欲减退,需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皇帝内经药材
« 上一篇 09-08
筋膜炎中医治疗有哪些有效方法?如何快速缓解疼痛?
下一篇 » 09-0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