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中的“枫”与“桂”是两类极具代表性的植物,不仅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也在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从植物特征、药用部位、功效主治、现代研究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详细介绍枫与桂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表格对比其异同,最后附上常见问题解答。
中草药“枫”的解析
“枫”在中医药中通常指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树脂、果序或叶,其中以“路路通”(枫香树的干燥果序)和“枫香脂”(枫香树的干燥树脂)最为常用。
植物特征
枫香树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40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叶互生,掌状3裂,裂片边缘有锯齿,基部心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秋季变为红色或橙黄色,极具观赏性,花单性,雌雄同株,头状花序;果序球形,直径2-3厘米,表面有刺状宿存花柱,成熟时木质化,不易脱落,故称“路路通”,寓意“路路通畅”。
药用部位与性味归经
- 路路通:秋季采摘成熟果序,干燥后入药,性平,味苦;归肝、胃、膀胱经。
- 枫香脂:夏季割开树皮,收集树脂,干燥后入药,性平,味辛、微苦;归心、肝、脾经。
功效主治
- 路路通:通络利水,祛风止痒,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水肿、经闭、乳少、湿疹、皮肤瘙痒等,配伍当归、川芎可治血瘀经闭;配伍防己、泽泻可治水肿小便不利。
- 枫香脂:活血止痛,解毒生肌,止血,多用于跌打损伤、痈疽疮疡、吐血、衄血、外伤出血等,外用可研末撒患处,内服多入丸散剂。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路路通含挥发油、路路通酸、鞣质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等,枫香脂含桂皮酸、桂皮醛、树脂等,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外用治疗皮肤溃疡、烧烫伤效果显著。
使用注意
路路通通利之性强,阴虚内热、无瘀滞者慎用;枫香脂外用需注意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皮疹,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中草药“桂”的解析
“桂”在中医药中涵盖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肉桂)、干燥嫩枝(桂枝),以及木犀科植物桂花的干燥花(桂花),三者药用部位不同,功效各异。
植物特征
- 肉桂树:常绿乔木,高10-15米,树皮灰褐色,幼枝略呈四棱形,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披针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无毛,花小,白色,腋生圆锥花序;浆果椭圆形,熟时紫黑色。
- 桂花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2米,叶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花簇生于叶腋,花冠4裂,白色、淡黄色或橙红色,极芳香,花期9-10月。
药用部位与性味归经
- 肉桂:剥取栽培5-6年的树皮,晒干或阴干,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
- 桂枝:春季剪取嫩枝,去叶,晒干或阴干,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
- 桂花:秋季采摘花朵,阴干,性温,味辛;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常配附子、干姜治肾阳虚衰;配当归、川芎治寒凝血瘀痛经。
-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配麻黄治风寒表实证;配茯苓、白术治痰饮水肿。
- 桂花:散寒破结,化痰止咳,暖胃止痛,用于牙痛、咳喘、经闭腹痛、食欲不振,配细辛、荜茇治牙痛;配半夏、陈皮治咳喘痰多。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肉桂含桂皮醛、桂皮酸、挥发油等,具有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溃疡、抗菌作用,临床用于糖尿病、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桂枝含桂皮醛、桂皮酸,能扩张血管、解热镇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发热,桂花含芳樟醇、罗勒烯,具有抗氧化、镇咳、祛痰作用,常用于香料及中成药(如桂花露)。
使用注意
肉桂、桂枝性温热,实热证、阴虚火旺者忌用;肉桂用量过大可能引起“上火”或肝肾损伤,不宜久服;桂花辛温助火,热病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枫与桂的对比分析
为更直观区分“枫”与“桂”的不同,以下从科属、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侧重点等方面进行对比:
对比项 | 枫(以路路通、枫香脂为例) | 桂(以肉桂、桂枝、桂花为例) |
---|---|---|
科属 | 金缕梅科枫香树属 | 樟科肉桂属、木犀科木犀属 |
药用部位 | 果序(路路通)、树脂(枫香脂) | 树皮(肉桂)、嫩枝(桂枝)、花(桂花) |
性味 | 路路通:苦、平;枫香脂:辛、微苦、平 | 肉桂:辛、甘、大热;桂枝:辛、甘、温;桂花:辛、温 |
功效侧重点 | 通络利水、祛风止痒、活血止痛 |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桂花:散寒化痰、暖胃 |
主治病症 | 风湿痹痛、水肿、经闭、湿疹、外伤出血 | 肉桂:肾阳虚、寒痹、宫冷;桂枝:风寒感冒、经闭、痰饮;桂花:牙痛、咳喘、食欲不振 |
使用注意 | 阴虚内热者慎用 | 实热证、阴虚火旺者忌用 |
相关问答(FAQs)
Q1:枫香脂与路路通均来源于枫香树,功效如何区分?
A:枫香脂为枫香树的干燥树脂,性辛、微苦、平,偏于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多用于跌打损伤、痈疽疮疡、外伤出血等症,外用为主,内服需谨慎;路路通为枫香树的干燥果序,性苦、平,偏于通经络、利水道、祛风止痒,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水肿、经闭、湿疹等症,内服外用均可,两者虽同源,但树脂偏于“活血止痛”,果序偏于“通络利水”,需根据病症选择。
Q2:肉桂与桂枝虽同属樟科植物,应用时有何区别?
A:肉桂为肉桂树的干燥树皮,性大热,功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症(如阳痿宫冷、腰膝冷痛),以及寒凝血瘀的痛经、闭经等;桂枝为肉桂树的干燥嫩枝,性温,功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主治风寒感冒表实证(与麻黄同用)、寒凝血滞的痹痛(与附子同用)、痰饮水肿(与茯苓同用)等,肉桂“补阳力强”,桂枝“通阳力专”,补泻有别,需辨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