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药材加工是保证其质量和药效的关键环节,涉及从采收成品到入库贮藏的全流程,需严格遵循传统经验与现代规范结合的原则,确保药材安全、有效、稳定,以下从采收与初加工、净制、炮制、干燥、包装贮藏及质量要求等方面详细说明。
采收与初加工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采收时间直接影响药材质量,一般在8-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此时果皮变黄、果肉稍软,种子充分发育,采收后需及时处理果肉:传统方法是将果实堆放发酵2-3天,至果肉软化腐烂后,搓揉漂洗,分离果核与果肉,得到纯净果核;现代生产可采用机械脱皮装置,效率更高且减少污染,果核需用清水洗净残留果肉、泥沙,避免因果肉残留导致霉变,分离出的果核需晒干或阴干至含水量低于15%,便于后续破壳取仁。
净制
净制的目的是去除桃仁中的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确保药材纯净,具体步骤包括:
- 破壳取仁:晒干的果核坚硬,需用石碾、破壳机或人工敲击(避免碎仁过多),破壳后分离种仁与果壳,果壳可作药用或废弃物处理。
- 筛选与分离: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分离种仁与果壳碎片,再用风选机去除种皮、尘屑等轻杂质;手工挑选时需拣出未成熟种仁、霉变仁及杂质(如石子、枝叶)。
- 去种皮:传统桃仁需保留种皮(因种皮含有效成分),但若需“桃仁霜”(去皮后榨油),则需用温水浸泡后搓揉去皮,或用碱液(如0.5%碳酸钠溶液)处理软化种皮,再清水洗净。
净制后的桃仁应呈类椭圆形、颗粒均匀,无果壳、杂质及霉变,纯净度≥98%。
炮制
炮制可降低桃仁毒性、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常用方法有生用、燀制、炒制等,具体操作及要点如下:
炮制方法 | 操作要点 | 成品性状 | 炮制目的 |
---|---|---|---|
生桃仁 | 净制后的种仁直接干燥,或低温(≤50℃)烘干 |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顶端尖,基部钝圆,种皮薄,子叶两片,富油性 |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肠燥便秘 |
燀桃仁 | 种仁投入沸水中烫5-10分钟,至种皮能轻松剥离,捞出立即冷却,搓揉去皮 | 种皮已去除,表面类白色,有油腥味 | 降低毒性,去皮后便于服用,儿童及体弱者适用 |
炒桃仁 | 清炒: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有焦香气;麸炒:取麸皮(10%)加热至冒烟,投入桃仁炒至表面深黄色,麸皮焦黄色 | 清炒桃仁表面微黄,麸炒桃仁颜色加深,香气浓郁 | 缓和润肠作用,增强止血功效(用于咳嗽气喘) |
炮制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火候:炒制时温度过高(>80℃)易破坏苦杏仁苷等有效成分;燀制时间过长会导致成分流失,一般以种皮易脱为度。
干燥
干燥是去除桃仁中游离水、防止霉变的关键步骤,常用方法有:
- 晒干:将净制或炮制后的桃仁摊放在晒场,厚度≤2cm,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直至含水量≤10%(药典标准),需避免暴晒,以免油质外溢(“走油”)。
- 烘干:采用热风循环干燥箱,温度控制在50-60℃,干燥时间12-24小时,期间定时检测含水量(烘干法测定),此法适合阴雨天气或大规模生产,效率高且受天气影响小。
干燥后的桃仁应色泽均匀、无软潮、无霉味,含水量需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不得过10.0%)。
包装与贮藏
- 包装:采用聚乙烯塑料袋(内)与纸箱(外)双层包装,内袋密封防潮,外箱标注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及生产日期,每袋净重5kg或10kg,避免运输破损。
- 贮藏:贮藏环境需阴凉、干燥、通风(温度≤25℃,相对湿度≤60%),远离易燃物(因桃仁含脂肪油,易氧化自燃),定期检查,若发现霉变、虫蛀或走油(表面出现油斑、气味酸败),需及时挑除或降级处理,贮藏期一般不超过2年。
质量要求
桃仁质量需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主要指标包括:
- 性状:呈扁长椭圆形,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顶端尖,基部钝圆,种皮薄,子叶类白色,富油性。
- 鉴别:显微可见种皮石细胞呈淡黄色或淡红色,侧面观呈贝壳形;薄层色谱可检出苦杏仁苷斑点。
- 检查:杂质不得过1.0%,总灰分不得过4.0%,酸价(脂肪油)不得过10.0,过氧化值不得过0.15g/100g(防止油脂酸败)。
- 含量测定:苦杏仁苷(C₂₀H₂₇NO₁₁)含量不得少于2.0%(生品)或1.5%(制品)。
相关问答FAQs
Q1:桃仁加工中如何避免苦杏仁苷流失?
A:苦杏仁苷是桃仁的主要有效成分,易受温度、水分、pH值影响而分解,加工时需注意:①炮制(如燀制、炒制)时控制温度≤80℃,时间≤10分钟;②干燥温度≤60℃,避免长时间高温;③净制时减少浸泡时间,若去皮需用温水(40-50℃)而非冷水,缩短与水的接触时间;④贮藏时避光、防潮,避免苦杏仁苷水解。
Q2:桃仁贮藏时出现“走油”现象,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A:“走油”指桃仁表面出现油斑、气味酸败,主要原因是脂肪油氧化酸败,与贮藏条件相关:①温度过高(>30℃)或湿度大(>70%),加速油脂氧化;②包装密封不严,与空气接触;③贮藏时间过长(超过2年),处理方法:轻度走油可摊开阴凉通风处,去除部分油腥味;严重走油(酸价超标)则需废弃,不可药用,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控制贮藏温湿度(≤25℃,≤60%),采用真空包装或充氮包装,隔绝空气,定期检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