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咳嗽是指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经西医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咳嗽,属中医“久咳”“顽咳”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复杂,多因外邪未解、内伤脏腑、痰瘀互结导致肺气宣降失常,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治疗需遵循“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原则,通过整体调节,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顽固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顽固咳嗽的形成多因“正虚邪恋”,即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侵袭后,余邪留恋于肺,或因内伤(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痰、瘀、湿等病理产物内生,影响肺气宣发肃降,具体病机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 风邪恋肺:外感风邪未及时疏散,或反复感受风邪,风邪留恋于肺系,肺气失宣,咳嗽迁延不愈,多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咽痒、遇风加重。
- 痰湿阻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痰湿内生,上贮于肺,阻塞气机,咳嗽痰多、色白黏稠、胸闷纳呆。
- 肝火犯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逆犯肺,肺气失降,表现为咳嗽气逆、咳时面红、急躁易怒、口苦咽干。
- 肺阴亏虚:久咳耗伤肺阴,或燥热之邪损伤肺津,肺失濡养,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 肺气亏虚:久咳耗气,或劳倦过度损伤肺气,肺主气功能失常,咳嗽声低、气短乏力、自汗畏风,易感冒。
中医辨证论治与方药应用
顽固咳嗽需根据症状、舌象、脉象辨证分型,针对性用药,以下为常见证型及治疗方药:
证型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加减 |
---|---|---|---|---|
风邪恋肺证 | 咳嗽阵作、咽痒、咳甚痰少、遇风或冷空气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 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 止嗽散(《医学心悟》) | 荆芥、桔梗、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咽痒甚加蝉蜕、牛蒡子;鼻塞流涕加辛夷花、苍耳子。 |
痰湿阻肺证 | 咳嗽痰多、色白黏稠、胸闷脘痞、纳少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滑 |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汤 |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痰多气促加厚朴、枳壳;脾虚甚加党参、白术。 |
肝火犯肺证 | 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痰少而黏、胸胁胀痛、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弦数 | 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 黛蛤散(《中国药典》)合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 青黛、蛤壳、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口苦咽干加黄芩、栀子;胸胁痛加川楝子、郁金。 |
肺阴亏虚证 |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鼻燥、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 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 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白扁豆、甘草;痰中带血加白及、仙鹤草;潮热盗汗加地骨皮、银柴胡。 |
肺气亏虚证 | 咳声低弱、气短懒言、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弱 | 补益肺气、固表止咳 | 玉屏风散(《究原方》)合补肺汤(《永类钤方》) | 黄芪、白术、防风、党参、熟地、五味子、紫菀、款冬花;自汗甚加浮小麦、麻黄根;易感冒加太子参、茯苓。 |
中医特色外治法
除内服中药外,顽固咳嗽常配合中医外治法,通过刺激经络腧穴、局部药物渗透,增强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
- 穴位贴敷: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等药物研末,用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肺俞、膏肓、定喘、膻中等穴位,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和穴位刺激,达到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的目的,适用于寒痰阻肺、肺气亏虚证,尤其在三伏天、三九天进行“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效果更佳。
- 针灸疗法:主穴取肺俞、列缺、太渊、尺泽,配穴根据证型选取:风邪恋肺加风门、外关;肝火犯肺加行间、太冲;痰湿阻肺加丰隆、足三里;肺阴亏虚加太溪、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配合艾灸温通经络,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 拔罐与刮痧:在背部膀胱经(大杼至膈俞)、督脉(大椎至至阳)走罐或留罐,可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化痰止咳;刮痧部位重点在背部膀胱经、颈部夹脊穴,适用于外感咳嗽初期或痰湿阻肺证,出痧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 中药雾化吸入:选用鱼腥草、金银花、桔梗、甘草等清热化痰中药煎剂,通过雾化装置吸入,直达病所,适用于痰热壅肺、咽喉肿痛者,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调护与预防
顽固咳嗽的治疗需配合日常调护,以促进康复和防止复发:
- 饮食调养: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甜腻之品(如冷饮、辣椒、肥肉、蛋糕),以免助湿生痰、加重咳嗽;宜食健脾润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如梨(冰糖炖梨)、百合、银耳、山药、白萝卜、蜂蜜等,肺阴亏虚者可常饮沙参麦冬粥,肺气亏虚者可食黄芪山药粥。
- 生活起居:避风寒,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烟雾、粉尘等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50%-60%);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 情志调节:肝火犯肺者多与情绪不畅有关,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可通过听音乐、练太极拳等方式调节情志。
- 适度锻炼:根据体质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轻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肺功能,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咳嗽加重。
相关问答FAQs
Q1:顽固咳嗽一定要用抗生素吗?
A1:并非所有顽固咳嗽都需要用抗生素,中医认为,顽固咳嗽多与“痰、瘀、虚”相关,而非单纯细菌感染,若西医检查排除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或为病毒感染、过敏、反流性咽喉炎等,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因滥用导致菌群失调、脾胃功能受损,加重咳嗽,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针对病因(如风邪、痰湿、肝火等)调理,疗效更确切且副作用小,若合并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但需以中医辨证为核心,避免盲目依赖抗生素。
Q2:中医治疗顽固咳嗽多久能见效?
A2:中医治疗顽固咳嗽的疗程因证型、病程、体质及对药物的反应而异,一般而言,轻症(如风邪恋肺证)通过1-2周中药调理,配合外治法,咳嗽频率和症状可明显改善;痰湿阻肺、肝火犯肺等实证需2-4周;肺气亏虚、肺阴亏虚等虚证病程较长,需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培土生金”“滋阴润肺”治本,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服药,配合调护,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换方剂,若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