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通可用哪些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4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小便不通,中医称为“癃闭”,是指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其病位在膀胱,与肺、脾、肾、三焦功能密切相关,病因可分为湿热蕴结、瘀血阻滞、肾阳虚衰、肺热壅盛、肝郁气滞等,不同证型需选用不同中草药治疗,强调辨证论治,不可自行用药,以下从常见证型出发,介绍对应的中草药及应用。

小便不通中草药有那些

膀胱湿热证

症状特点:小便点滴不通,或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病机: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不通;湿热内蕴,则尿短赤灼热、小腹胀满;舌红苔黄腻、脉数为湿热之象。
常用中草药
|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与应用 |
|--------|-------------------------|----------------------------------------------------------------------------|
| 车前子 | 甘、淡,微寒,归肾、膀胱、肝经 | 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用于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常与瞿麦、萹蓄配伍,如八正散。 |
| 瞿麦 | 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 利水通淋,破血通经,善治湿热淋证,小便短赤、涩痛不通,可配伍滑石、栀子增强清热利湿之力。 |
| 萹蓄 | 苦,微寒,归膀胱经 | 利水通淋,杀虫止痒,适用于膀胱湿热,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单用或与瞿麦同用,如《局方》八正散。 |
| 滑石 | 甘、淡,寒,归膀胱、胃、肺经 | 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用于湿热淋证,小便不利、尿赤涩痛,常与木通、车前子配伍,增强清热利湿通淋之效。 |
| 栀子 |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可清三焦湿热,治湿热下注之小便短赤,常与车前子、泽泻同用。 |

瘀血阻滞证

症状特点:小便滴沥不畅,或尿细如线,或小便闭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病机:瘀血内停,阻塞尿路,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畅或闭塞不通;瘀血内阻,则小腹胀痛、舌紫暗。
常用中草药
|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与应用 |
|--------|-------------------------|----------------------------------------------------------------------------|
| 牛膝 | 苦、酸,平,归肝、肾经 | 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用于瘀血阻滞之癃闭,可引药下行,通利小便,常与桃仁、红花配伍。 |
| 桃仁 | 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适用于瘀血内结,小便不通,常与红花、当归、川芎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加减。 |
| 红花 | 辛,温,归心、肝经 |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可增强桃仁活血化瘀之力,治瘀血阻滞小便不利,常与牛膝、泽兰配伍。 |
| 泽兰 | 辛、苦,微温,归肝、脾经 | 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既活血又利水,适用于瘀血阻滞水道之癃闭,可单用或与益母草同用。 |

肾阳虚衰证

症状特点: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㿠白,神气怯弱,腰膝冷痛,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病机: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功能失司,故小便不通或排出无力;阳虚不能温煦,则面色㿠白、畏寒肢冷。
常用中草药
|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与应用 |
|--------|-------------------------|----------------------------------------------------------------------------|
| 附子 | 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 |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温肾助阳要药,治肾阳虚衰之癃闭,常与肉桂、熟地、山茱萸同用,如济生肾气丸。 |
| 肉桂 |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可助附子温补肾阳,增强膀胱气化功能,常与附子、茯苓配伍。 |
| 淫羊藿 | 辛、甘,温,归肝、肾经 |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肾阳不足,小便不利,可单用浸酒服,或与巴戟天、仙茅同用。 |
| 巴戟天 | 辛、甘,微温,归肾、肝经 | 补肾助阳,祛风除湿,适用于肾阳虚衰,小便频数或癃闭,常与肉苁蓉、菟丝子配伍,增强温肾助阳之效。 |

小便不通中草药有那些

肺热壅盛证

症状特点: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
病机:肺热壅盛,失于肃降,津液不能下输膀胱,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不通;热伤津液,则咽干、烦渴。
常用中草药
|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与应用 |
|--------|-------------------------|----------------------------------------------------------------------------|
| 桑白皮 | 甘、寒,归肺经 |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可清泻肺热,通调水道,治肺热壅盛之小便不利,常与地骨皮、甘草同用。 |
| 黄芩 |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善清肺热,可配伍桑白皮、栀子,增强清肺利水之效。 |
| 杏仁 | 苦、温,归肺、大肠经 |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降肺气,助水液运行,治肺气不宣之小便不利,常与桑白皮、茯苓配伍。 |

肝郁气滞证

症状特点: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小腹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胁肋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
病机: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影响三焦水道通利,故小便不通;肝经气滞,则小腹胀痛、胁肋胀痛。
常用中草药
|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与应用 |
|--------|-------------------------|----------------------------------------------------------------------------|
| 柴胡 |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 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可疏解肝郁,调畅气机,治肝郁气滞之癃闭,常与香附、郁金同用。 |
| 香附 |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 |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为疏肝解郁要药,可配伍柴胡、乌药,增强行气通便之效。 |
| 乌药 | 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可疏肝理气,温肾散寒,治气滞寒凝之小便不通,常与木香、小茴香配伍。 |

中草药应用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小便不通证型复杂,需在中医师辨证后选用合适药物,如湿热证用清热利湿药,阳虚证用温阳补肾药,不可一概而论。
  2. 炮制与剂量:部分药物需特殊炮制,如附子需先煎久煎以减毒;剂量需根据病情、体质调整,过量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3. 配伍禁忌:中草药配伍需遵循“十八反”“十九畏”,如附子不宜与半夏、瓜蒌同用,以免中毒。
  4.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相关问答FAQs

问:小便不通自己可以随便用中草药泡水喝吗?
答:不建议自行用药,小便不通病因复杂,有湿热、瘀血、阳虚、气滞等多种证型,不同证型需用不同中草药,如湿热证用车前子、瞿麦,阳虚证用附子、肉桂,若辨证错误,可能加重病情(如湿热证用温阳药会助热,阳虚证用清热药会伤阳),建议及时就医,由中医师辨证后开具处方,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小便不通中草药有那些

问:中草药治疗小便不通一般多久见效?
答:疗效因人而异,与证型、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用药是否准确相关,一般而言,实证(如湿热、气滞)病程较短,若辨证准确,用药后1-3天可能改善;虚证(如肾阳虚)病程较长,需温补脾肾,调理气化功能,可能需1-2周或更长时间见效,若用药3-5天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紧缺药材何以告急?资源短缺背后有何隐忧?
« 上一篇 09-10
中医治疗白色念珠菌有哪些有效方法与优势?
下一篇 » 09-1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