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与泽兰均为临床常用中药,虽同属植物类药材,但在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上各有侧重,二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别发挥着清热凉血、截疟与活血调经、祛瘀消痈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现代研究及使用注意等方面,对二者进行详细阐述。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干燥或鲜用,主产于我国重庆、广西、云南等地,资源丰富,应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被列为中品,言其“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其性寒,味苦、辛,归肝、胆经,气味清香,质地轻扬,长于清透走散,是治疗温热病邪伏阴分及疟疾的常用药。
在功效应用方面,青蒿以“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疮”为核心,其一,清透虚热,凉血除蒸:适用于温病后期,邪热深入阴分,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此时青蒿常与鳖甲、知母、生地黄配伍,如《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取其清透虚热、养阴退蒸之效;若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则可与秦艽、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共奏养阴清热之功,其二,解暑截疟:为治疗疟疾的要药,对疟疾寒热往来效果显著,无论正疟、温疟或瘴疟,均可应用,常与柴胡、黄芩、半夏配伍,如蒿芩清胆汤,和解少阳,清热截疟;现代临床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恶性疟疾,疗效卓著,成为抗疟史上的重大突破,其三,除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大黄配伍,如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除烦。
现代研究显示,青蒿主要含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挥发油等成分,其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青蒿素(arteannuin)是其抗疟的核心成分,通过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其能量供应,导致疟原虫死亡;青蒿素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抗肿瘤等作用,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挥发油中的樟脑、蒿酮等具有解热、抗病毒、抑菌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青蒿煎剂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显著退热,尤其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效果较好。
使用青蒿时需注意:其性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慎用;煎煮时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破坏,宜后下或鲜用绞汁。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 var. hirtus Rege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干燥,主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以叶多、色绿、带花者为佳,其性微温,味苦、辛,归肝、脾经,气味芳香,活血而不峻猛,行水而不伤正,为妇科调经要药,亦可用于疮痈肿毒、水肿等症。
泽兰的功效以“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为主,其一,活血调经:为妇科血瘀证常用药,适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等,常与当归、川芎、赤芍配伍,如泽兰汤,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若兼寒凝,可配伍肉桂、吴茱萸温经活血;若兼气虚,可配伍黄芪、党参益气活血,其二,祛瘀消痈:用于疮痈肿毒,尤其适用于乳痈、肠痈等,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配伍,内服外敷均可;若治跌打损伤瘀肿,可配伍三七、红花、乳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其三,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尤其适用于水瘀互结之水肿,症见水肿、小便短少、舌暗有瘀斑等,常与防己、茯苓、益母草配伍,如泽兰防己汤,活血利水,标本兼顾。
现代研究发现,泽兰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泽兰酮、泽兰醇)、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三萜类、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泽兰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瘀血吸收;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作用;水提物能显著利尿,促进钠、氯排泄,改善水肿,泽兰还能降低血脂,抑制血栓形成,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使用泽兰时需注意:其性温,活血力强,孕妇慎用,以免动胎;无瘀滞者慎用,以免耗伤气血;疮疡已溃者不宜外用。
青蒿与泽兰对比表
项目 | 青蒿 | 泽兰 |
---|---|---|
来源 | 菊科黄花蒿地上部分 | 唇形科毛叶地瓜儿苗地上部分 |
性味 | 寒,苦、辛 | 微温,苦、辛 |
归经 | 肝、胆经 | 肝、脾经 |
核心功效 |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 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 |
主治病证 | 疟疾、阴虚发热、暑热、湿热黄疸 | 妇科血瘀病证、疮痈肿毒、水肿 |
现代研究重点 | 青蒿素抗疟、抗炎、免疫调节 | 改善微循环、抗炎、利尿、降血脂 |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寒者慎用,宜后下 | 孕妇慎用,无瘀滞者慎用 |
青蒿与泽兰作为传统中药,在临床各具特色,青蒿长于清热凉血、截疟,为治疗疟疾及阴虚发热的要药,其现代研究(尤其是青蒿素)更凸显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泽兰善于活血调经、祛瘀消痈,是妇科血瘀证及疮痈肿毒的常用药,其在改善微循环、利水消肿方面的作用也得到现代药理证实,二者虽性味功效不同,但均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发挥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FAQs
Q1:青蒿和青蒿素有什么区别?
A:青蒿是中药名,指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等传统功效,是复方中药的组成部分;青蒿素是从青蒿中分离提取的一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现代抗疟药物的核心成分,主要通过抑制疟原虫生长发挥抗疟作用,青蒿是青蒿素的天然来源,但青蒿的功效是多种活性成分(如青蒿素、黄酮类、挥发油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其应用范围(如退热、调节免疫)比青蒿素更广,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Q2:泽兰和佩兰是一回事吗?
A:不是,泽兰与佩兰虽名中均有“兰”,但来源、功效完全不同,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性微温,功效为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主要用于妇科血瘀证、疮痈肿毒等;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平,味辛,功效为芳香化湿、醒脾开胃,主要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等,二者科属、性味、主治均不同,临床应用时需严格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