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咳嗽难愈?中医治疗有哪些有效调理方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感冒后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多因外邪未尽,肺气失宣,或久咳耗气伤阴,或痰湿内阻等所致,中医认为,感冒后咳嗽的核心病位在肺,与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需辨证论治,兼顾扶正与祛邪。

中医治疗感冒后咳嗽

病因病机

感冒后咳嗽的病因多与外邪残留有关,风寒感冒后,若寒邪未散,寒客肺系,肺气失于宣降,则咳嗽迁延;风热感冒后,热邪留恋,灼伤肺津,炼液为痰,痰热阻肺,亦可致咳嗽不已,素体虚弱者,感冒后正气未复,肺脾不足,痰湿内生,或久咳伤阴,肺阴亏虚,均可导致咳嗽反复发作,病机关键为肺失宣肃,气机上逆,可兼夹痰、湿、热、虚等病理产物。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感冒后咳嗽强调辨证分型,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治法与方药,具体如下表所示:

中医治疗感冒后咳嗽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药 常用中药
风寒恋肺证 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杏仁、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甘草、生姜
风热犯肺证 咳嗽气粗,咳痰黄稠,咽痛口渴,身热,微恶风,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桑叶、菊花、杏仁、薄荷、连翘、芦根、桔梗、甘草
燥邪伤肺证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鼻咽干燥,口干,舌红少津,苔少或薄黄,脉细数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桑叶、杏仁、沙参、贝母、梨皮、栀子、豆豉、甘草
痰湿蕴肺证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胸闷脘痞,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濡滑 燥湿化痰,理肺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甘草、生姜
阴虚肺燥证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甘草、冰糖

其他治疗方法

  1. 针灸治疗:取肺俞、风门、列缺、尺泽、太渊等穴位,风寒证可加灸风门、肺俞以散寒;风热证可点刺少商放血以泄热;阴虚证可加太溪、三阴交以滋阴,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 推拿疗法:患者坐位,医者用拇指按揉肺俞、风门各1-2分钟,提捏脊背5-10遍,以皮肤微红为度;再按揉天突、膻中各1分钟,以理气化痰止咳。
  3. 食疗调理:根据证型选择合适食疗方,如风寒证用生姜红糖水(生姜3片、红糖10g,煮沸后代茶饮);风热证用梨川贝饮(梨1个去核,川贝母3g,冰糖适量,隔水炖30分钟);燥邪证用银耳百合粥(银耳15g、百合10g、粳米50g,煮粥食用);痰湿证用陈皮茯苓粥(陈皮10g、茯苓15g、粳米50g,煮粥食用);阴虚证用百合银耳羹(百合30g、银耳15g,炖煮加冰糖调味)。
  4. 生活调护:注意避风寒,避免再次受凉;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适当锻炼,如散步、太极拳,以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相关问答FAQs

Q1:感冒后咳嗽持续超过2周不好,中医怎么调理?
A:感冒后咳嗽超过2周,需考虑正虚邪恋或转为慢性咳嗽,中医调理需辨证:若久咳气短、自汗、易感冒,属肺气虚,可用玉屏风散合补肺汤(黄芪、白术、防风、党参、熟地、五味子等);若干咳少痰、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属肺阴虚,可用百合固金汤(百合、生地、熟地、玄参、贝母、桔梗等);若咳声重浊、痰多白黏、胸闷脘痞,属痰湿内阻,可用六君子汤合二陈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等),同时配合针灸(肺俞、足三里、太渊)和食疗(如黄芪山药粥、银耳百合羹),避免劳累和辛辣刺激,多数患者可逐渐康复。

Q2:中医治疗咳嗽时,能不能同时吃西药止咳药?
A:不建议自行联用中西药止咳,若咳嗽剧烈、影响休息,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联用,但需注意:西药止咳药(如右美沙芬)多作用于中枢神经,可能掩盖病情;中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止咳,起效较缓但标本兼治,若联用,需间隔1-2小时,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优先选择中医辨证治疗,如风寒证用中药宣肺散寒,比单纯镇咳更根本;若合并细菌感染,可在中医清热化痰基础上,短期使用抗生素,但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中医治疗感冒后咳嗽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脑膜炎中医治疗
« 上一篇 09-11
如何高效种植多种药材?
下一篇 » 09-1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