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黄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马蹄黄为传统民间草药,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虽有零星记载,但历代医籍对其论述较少,现代临床应用多基于地方经验及药理研究,该药材为玄参科马蹄黄属植物马蹄黄(Limosella aquatica L.)的干燥全草或根,别名“水马蹄”“马蹄草”,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及长江流域湿地,多生于水田、沟渠旁,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其性寒,味甘、淡,归膀胱、肺经,以“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水肿、咽喉肿痛等症,是民间常用的“清热解毒药”。

马蹄黄药材

马蹄黄的来源与植物形态

马蹄黄为一年生小草本,高5-15cm,全株被白色细柔毛,根茎短缩,须根多数,黄白色,叶基生,莲座状,叶片匙形或倒卵形,长1-3cm,宽0.5-1.5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全缘,叶脉3-5条,花单生于叶丛中央,花梗纤细,长2-5cm;花萼钟状,5浅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喉部黄色,5裂,裂片卵圆形;雄蕊4,2强;子房上位,2室,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盖裂,种子多数,黄褐色,表面具网纹,药用部位为干燥全草或根,以身干、色黄绿、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马蹄黄性寒,味甘、淡,寒能清热,甘淡渗湿,故善清利下焦湿热,归膀胱、肺经,其核心功效为“利尿通淋、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具体应用如下:

利尿通淋

马蹄黄性寒入膀胱经,能清利膀胱湿热,适用于热淋、石淋等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或尿中有砂石,常配伍车前子、滑石、海金沙等,增强清热利湿通淋之效,如《湖南药物志》记载,单用马蹄黄30g,煎水服,治疗热淋小便涩痛。

清热解毒

其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乳蛾等热毒证,可单用煎汤含漱,或配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增强解毒利咽之功,对于小儿热疮、痈肿初起,鲜品捣烂外敷,可促其消散。

马蹄黄药材

消肿止痛

马蹄黄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症,治疮疡肿毒,鲜品捣烂加鸡蛋清调敷患处;治跌打肿痛,配伍三七、赤芍,内服外用兼施,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马蹄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环烯醚萜苷、三萜类、有机酸及多糖等,其药理作用广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化学成分

  • 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 环烯醚萜苷:马蹄黄苷、桃叶珊瑚苷,是其利尿、抗菌的主要活性成分;
  • 三萜类:齐墩果酸、熊果酸,具有抗炎、保肝作用;
  • 有机酸:绿原酸、咖啡酸,具有抗菌、抗氧化作用;
  • 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药理作用

  • 利尿作用:动物实验显示,马蹄黄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大鼠尿量及尿钠、钾排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有关,对热淋引起的小便不利有显著改善作用;
  • 抗炎作用: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如PGE₂、TNF-α)的释放,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大鼠足肿胀,对急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
  • 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尤其对尿路感染常见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5-1mg/mL;
  •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成分可清除自由基(如·OH、O₂⁻),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肾脏组织,对慢性肾炎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改善作用;
  • 免疫调节作用:多糖成分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反复尿路感染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与用法用量

马蹄黄在临床应用中,以内服为主,外用为辅,需根据病症配伍使用,具体用法用量如下:

内服

  • 热淋、石淋:马蹄黄15g,配伍车前子12g、金钱草3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7天为一疗程;
  • 咽喉肿痛:马蹄黄10g,金银花15g,胖大海5g,泡水代茶饮,每日3次,连用3-5天;
  • 水肿:马蹄黄20g,配伍茯苓15g、白术12g、泽泻1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

外用

  • 疮疡肿毒:鲜马蹄黄适量,捣烂加凡士林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 跌打肿痛:鲜马蹄黄30g,配伍三七粉10g,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
  •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加重腹泻、腹痛;
  • 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
  • 治疗尿路结石时,需结石直径<0.6cm、无尿路梗阻,否则需及时就医。

马蹄黄药材基本信息表

项目
来源 玄参科马蹄黄属植物马蹄黄的干燥全草或根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淡,归膀胱、肺经
功效 利尿通淋、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热淋、石淋、水肿、咽喉肿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相关问答FAQs

马蹄黄与马蹄金有何区别?
答:马蹄黄与马蹄金虽名相似,但科属、性味、功效均不同,马蹄黄为玄参科植物,性寒,味甘、淡,偏于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主治热淋、咽喉肿痛;马蹄金为旋花科植物,性平,味辛、甘,偏于健脾利湿、止咳化痰,主治黄疸、水肿、小儿疳积,二者临床应用需严格区分,不可混用。

马蹄黄药材

马蹄黄治疗尿路结石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马蹄黄适用于直径<0.6cm、表面光滑、无尿路梗阻的尿路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服药期间需多饮水(每日≥2000mL),配合跳跃运动促进结石排出;若服药3天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肾绞痛、血尿加重、发热等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结石较大(>0.6cm)或已引起尿路梗阻者,需采取碎石或手术疗法,单纯依赖马蹄黄可能无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痒疹中医治疗有哪些优势?如何辨证施治有效缓解症状?
« 上一篇 前天
肝腹水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辨证施治?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