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在发”,头发的生长与脱落依赖于肝血的濡养、肾精的充盛以及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若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情志失调或外邪侵袭,导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血热风燥或脾胃虚弱,则发失所养,出现脱发,中医治疗脱发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论治内服中药、配合外治法及日常调护,标本兼治,效果显著。
中医辨证论治脱发(内治法)
中医将脱发分为多种证型,不同证型需采用不同治法,具体如下表所示:
证型 | 病机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药 | 日常饮食建议 |
---|---|---|---|---|---|
肝肾阴虚 | 肾精不足,肝血亏虚 | 头发干枯脱落,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 滋补肝肾、益精生发 | 七宝美髯丹、六味地黄丸 | 黑芝麻、枸杞、桑葚、核桃 |
气血亏虚 | 气血不足,发失濡养 | 头发稀疏细软,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 | 益气养血、生发养荣 | 八珍汤、归脾汤 | 红枣、桂圆、瘦肉、菠菜 |
血热风燥 | 血热生风,风燥发失濡润 | 头皮瘙痒、头屑多,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口干舌燥 | 凉血消风、润燥止脱 | 凉血消风散、消风散 | 绿豆、冬瓜、梨、苦瓜 |
脾胃虚弱 | 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 | 头发枯黄易断,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苍白 | 健脾益气、升阳固发 | 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 山药、莲子、薏米、小米 |
中医外治法
除内服中药外,配合外治法可直达病所,促进局部气血循环:
- 中药外洗:取侧柏叶30g、何首乌20g、桑白皮15g、苦参10g,煎水取汁,待温后洗头,每周2-3次,具有清热凉血、润燥止痒作用,适用于血热风燥、脾胃虚弱型脱发。
- 针灸与穴位按摩:主穴选百会(头顶正中,升阳举陷)、头维(额角发际,疏通气血)、足三里(小腿外侧,健脾益气)、三阴交(内踝尖上,调补肝肾),针刺或按揉,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可改善头部供血,促进生发。
- 梅花针叩刺:用梅花针轻叩脱发区域皮肤,以局部潮红、轻微出血为度,每周1-2次,可刺激毛囊,激活局部气血,适用于斑秃等实证脱发。
日常调护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脱发患者需注意:
- 饮食有节:避免辛辣油腻、甜腻食物,少喝咖啡和酒精,多健脾益肾、养血润燥之品,如黑豆、黑芝麻、核桃、桑葚等。
- 起居有常:避免熬夜,保证23点前入睡,因“夜卧血归于肝”,充足睡眠有助于肝血恢复。
- 情志调畅:压力大、焦虑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可通过听音乐、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情绪。
- 护发得当:选择温和无硅油洗发水,避免频繁烫染,洗头时水温不宜过高,梳头用宽齿木梳,减少牵拉损伤。
相关问答FAQs
中医治疗掉头发多久能见效?
答:疗效因人而异,与脱发类型、病程长短及个体体质相关,一般轻中度脱发,坚持规范治疗1-3个月可见新发萌出(表现为细小绒毛);病程较长或重度脱发(如全秃、普秃)需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同时需配合日常调护,若脱发与遗传、严重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建议在中医调理基础上结合西医治疗,以提高疗效。
所有类型的掉头发都适合中医治疗吗?
答:并非如此,中医治疗脱发需辨证分型,对斑秃(鬼剃头)、产后脱发、更年期脱发等与气血、肝肾、情志相关的脱发疗效较好;但若脱发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头皮感染(如头癣)、肿瘤化疗等引起,需先针对原发病治疗,中医可作为辅助调理手段,建议脱发患者先到医院明确病因,再选择中西医结合或单纯中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