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生中草药图片大全里有哪些必识的实用品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野生中草药产区,其独特的寒温带气候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了种类繁多的药用植物,从长白山的针阔混交林到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从辽河平原的湿地草甸到三江平原的沼泽泽地,都生长着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中草药,这些草药承载着传统中医药的智慧,在抗炎、免疫调节、抗疲劳等方面展现出独特功效,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天然药库”,以下将详细介绍东北常见野生中草药的形态特征、功效及生境分布,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东北野生中草药图片大全

东北野生中草药资源概况

东北地区地处中高纬度,气候寒冷湿润,四季分明,土壤以黑钙土、暗棕壤和草甸土为主,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中草药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东北野生中草药资源超过1500种,其中载入《中国药典》的有200余种,如人参、五味子、刺五加、龙胆草等,既是传统名贵药材,也是现代制药的重要原料,这些草药多分布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地林缘、灌丛、草甸及湿地,具有“地道药材”的品质优势,其有效成分含量往往高于其他产区。

常见东北野生中草药详解

(一)根及根茎类中草药

根及根茎是东北野生中草药中资源最丰富的一类,其有效成分多集中在根部,具有补益、祛邪、调理脏腑等功效。

  1. 人参

    • 科属:五加科人参属
    •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顶端有根茎(芦头),芦头上具密集的碗状茎痕(芦碗),主根下部有分枝或不分枝的侧根(参腿),掌状复叶,轮生茎顶,小叶5枚,中间3枚较大,椭圆状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小,黄绿色;浆果状核果扁圆形,熟时鲜红色。
    •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
    •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数百米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下,以长白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最为集中,喜腐殖质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2. 黄芪

    • 科属:豆科黄芪属
    •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被白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7枚,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两面被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黄白色;荚果膜质,膨胀,半椭圆形,被黑色柔毛。
    •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缘、灌丛、山坡草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东部,适应性较强,耐旱耐寒。
  3. 防风

    东北野生中草药图片大全

    • 科属:伞形科防风属
    •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有密集的环纹,表面灰棕色,茎单生,二歧分枝,基生叶有长柄,叶柄基部有宽叶鞘;叶片三角状卵形,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披针形或条形,复伞形花序,伞梗5-9,无总苞片;花瓣白色,倒卵形,双悬果椭圆形,幼时有疣状突起。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 生境分布:生于草原、林缘、山坡草地,以黑龙江杜尔伯特草原、吉林白城地区分布最广,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

(二)全草类中草药

全草类中草药多在花期或果期采收,包含植物的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通淋等功效。

  1. 刺五加

    • 科属:五加科五加属
    • 形态特征:灌木,高1-6米,茎通常密生细刺,小枝淡黄色或灰褐色,有棱,掌状复叶,小叶5枚,稀3-4枚,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两面沿脉有疏柔毛,伞形花序单个或2-3个簇生于叶腋,花黄绿色;果球形,成熟时黑色。
    •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活血通络,用于脾肺气虚、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风湿痹痛。
    • 生境分布:生于针阔混交林、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小兴安岭、完达山及长白山区,耐寒性强,常与红松、柞树等伴生。
  2. 龙胆草

    • 科属:龙胆科龙胆属
    •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簇生细长根,黄棕色,茎直立,单生,不分枝,叶对生,无柄;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主脉3-5条,平行,花簇生于茎顶或叶腋,花冠钟形,蓝紫色或深紫色,先端5裂;蒴果内藏,长圆形,有柄。
    •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 生境分布:生于草甸、林缘、山坡湿草地,以大兴安岭、长白山海拔500-1200米的区域分布较多,喜湿润凉爽气候,怕涝。

(三)果实种子类中草药

果实种子类中草药多在成熟时采收,富含油脂、有机酸、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收敛固涩、理气消食等功效。

  1. 五味子

    东北野生中草药图片大全

    • 科属:木兰科五味子属
    • 形态特征:落叶木质藤本,枝红褐色,有皮孔,叶互生,叶片薄而带膜质,卵形、宽卵形或倒卵形,边缘有细齿,花单性,雌雄异株,白色或粉红色,生于叶腋,聚合果穗状,小浆果球形,熟时深红色,果肉酸甜,果肉内有肾形种子1-2粒。
    •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 生境分布:生于针阔混交林、山沟、溪流两岸,以长白山、张广才岭分布最广,常缠绕在乔木或灌木上生长,喜阴湿环境。
  2. 山楂

    • 科属:蔷薇科山楂属
    •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枝刺多,老枝灰褐色,无毛,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边缘有3-5羽状浅裂,裂片卵状披针形,两面沿叶脉有疏短柔毛,伞房花序,花白色;梨果近球形,深红色,有淡色斑点,果肉薄,味酸微甜。
    • 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杂木林、灌丛、林缘,分布于辽宁东部山区、吉林通化及黑龙江牡丹江地区,适应性强,耐寒耐旱。

东北野生中草药采集与保护

东北野生中草药的生长周期长,资源再生能力有限,采集时需遵循“可持续利用”原则,一般而言,根及根茎类药材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收,全草类在花期采收,果实种子类在成熟时采收,过度采挖会导致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建议优先选择人工栽培品种,如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等,既保证药材质量,又保护野生资源,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划定保护区,禁止非法采挖,确保这一宝贵资源永续利用。

相关问答FAQs

Q1:东北野生中草药与南方中草药在功效上有何差异?
A:东北气候寒冷,生长周期长,野生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积累较多,药效偏于温补、收敛、散寒,东北人参的皂苷含量高于南方产区,补气功效更强;五味子在东北多用于敛肺滋肾,而南方部分地区更侧重于生津止渴,相比之下,南方湿热气候下生长的中草药(如黄连、黄柏)多偏于清热燥湿,药性寒凉,两者在应用时需结合地域和体质特点,避免“水土不服”。

Q2:如何辨别东北野生人参(山参)和园参?
A:野生人参(山参)和园参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①芦头:山参芦头细长,芦碗(茎痕)密集且深,呈“雁脖芦”或“马牙芦”;园参芦头短粗,芦碗稀疏,呈“堆花芦”。②主根:山参主根多呈人形或圆柱形,上部有细密环纹(铁线纹),质地坚实,断面呈菊花心;园参主根多呈纺锤形,环纹少而浅,质地疏松,断面颜色较浅。③侧根:山参侧根少而细(枣核艼),自然伸展;园参侧根多且粗(艼膀子),常分叉,山参气味浓郁,味甘微苦;园参气味较淡,味甘甜,建议在购买时通过专业机构鉴定,避免混淆。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好本药材有何独特之处?本真功效如何体现?
« 上一篇 前天
鹧鸪菜中草药图片能清晰展示哪些具体药用部位的形态特征与功效?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