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马宗根的图片有哪些辨识要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马宗根是我国部分地区民间习用的草药,其名称可能因地域方言存在差异,经植物学考证,目前较为公认的马宗基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根,马鞭草作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地上部分(全草)的应用历史更为悠久,而其根部在部分地区也被用于清热解毒、活血通经等症,本文将结合马宗根的图片特征,对其来源、性状、功效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准确识别和合理使用这一药材。

中草药马宗根图片

从植物来源看,马鞭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20cm,茎方形,基部木质化,节和棱上被毛,叶对生,卵形至长圆形,长2-8cm,宽1-3.5cm,羽状深裂,裂片有不规则的粗齿,两面均被硬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细弱,花小,淡紫色或蓝色,花果期6-10月,其根茎横生,呈圆柱形,稍弯曲,直径0.3-1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这些特征在马宗根的图片中尤为显著,尤其是根的圆柱形形态、纵皱纹和断面放射状纹理,是识别其的关键依据。

为更直观地展示马宗根的图片特征,现将主要识别要点归纳如下表:

特征项 描述 图片中的直观表现
根的形状 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 整体呈细长棒状,部分可见细小支根从主根横向生出
表面颜色 黄棕色至棕褐色,老根颜色较深 图片中可见根表面颜色过渡自然,靠近根头部颜色略浅,末端颜色较深
表面纹理 纵皱纹明显,有横向的支根痕(皮孔样) 纵向排列的细密纹路清晰,局部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支根脱落后的疤痕
质地 质脆,易折断 图片中若展示折断面,可见断面平整,无纤维状牵连
断面特征 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放射状纹理明显,形成层环呈淡棕色 皮部与木部界限清晰,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中心髓部不明显或较小
气味 气微,味微苦 图片中无法直接体现气味,但可结合质地和颜色辅助判断

在性味归经方面,马宗根性苦、微寒,归肝、脾经,其寒性可清热,苦味能燥湿、泄下,入肝经则可活血调经,入脾经则能健脾利水,基于此,马宗根的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及抗疟,在传统应用中,常用于治疗痈肿疮毒、咽喉肿痛(如扁桃体炎、咽炎),可单用煎服或配伍蒲公英、金银花等增强解毒效果;对于妇女经闭、痛经、癥瘕积聚等血瘀证,多配伍当归、川芎、桃仁等活血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时,可与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以健脾利水;民间还用其治疗疟疾,常与青蒿、常山等配伍,缓解寒战高热、汗出热退等症状。

用法用量上,马宗根的常规内服剂量为每日9-15g,煎汤时需先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汁分两次温服,外用时,可取适量鲜品捣烂敷于患处,或干品研末用醋调敷,用于疮疡肿毒未溃者,炮制方法多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后入药,亦可生用,需注意的是,马宗根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应忌用,因其活血通经作用可能引发流产;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腹泻等脾胃不适症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

中草药马宗根图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宗根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如马鞭草苷、芹菜素)、环烯醚萜苷(如马鞭草苷元)、挥发油(含柠檬烯、蒎烯等)及三萜类等,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红肿热痛;挥发油中的柠檬烯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而马鞭草苷则具有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这与传统“活血通经”功效相符,动物实验显示,马宗根提取物对疟原虫有抑制作用,为其抗疟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图片识别方面,马宗根需与同科植物或根部性状相似的药材区分,马鞭草的近缘植物马鞭草属其他种类(如欧亚马鞭草)的根在形态上较为相似,但后者根的直径通常更小(0.2-0.5cm),表面颜色较浅(黄绿色),且纵皱纹较细密,易与马宗根混淆的药材如茜草根(茜草科),其根表面呈红棕色,断面皮部与木部均呈红色,且气微味微苦涩,可通过颜色和断面特征加以区分,在观察马宗根图片时,需重点关注其黄棕至棕褐色的表面、明显的纵皱纹、黄白色皮部与淡黄色木部的断面特征,以及质脆易折的质地,以准确识别。

相关问答FAQs:

Q1:马宗根与马鞭草地上部分(全草)的功效有何不同?
A1:马鞭草地上部分(全草)与马宗根均来源于马鞭草,但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侧重点有所差异,全草以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截疟为主,常用于感冒发热、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疟疾等;而马宗根侧重于活血通经、消肿散结,对于血瘀经闭、癥瘕积聚、痈肿疮毒等症效果更佳,全草偏于“清热利水”,根偏于“活血散结”,临床可根据具体病症选择使用。

中草药马宗根图片

Q2:服用马宗根时需要注意哪些饮食禁忌?
A2:服用马宗根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冰淇淋、油炸食品、辣椒、酒精等,以免影响其药效发挥或加重脾胃负担,因其性寒,不宜与温里药(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降低清热功效;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需咨询医师或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脾胃虚寒者若需使用,可配伍生姜、大枣等以调和药性。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鹧鸪菜中草药图片能清晰展示哪些具体药用部位的形态特征与功效?
« 上一篇 前天
马芹作为药材有何独特功效?与普通芹菜有何区别?药用价值如何?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