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边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主产于我国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尤以广西防城港、东兴等地所产最为道地,其名称中“企边”二字源于传统加工工艺——将剥取的树皮用竹片压成两边向内卷曲的槽状,形似“企边”(方言中指边缘向内弯曲的形态),故得此名,作为传统常用温里药,企边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因其药效峻猛、辛香走窜,在中医临床及养生保健中应用广泛,历代医家对其功效多有论述,现代药理学研究也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企边桂的核心功效与应用
温中散寒,调补脾胃
企边桂辛热之性,最能温中焦之阳,散脾胃之寒,为治疗脾胃虚寒证的要药,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寒,则运化失职,常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食欲不振、手足不温等症状,企边桂温而不燥,能直达中焦,既可散寒止痛,又能温运脾阳,常配伍人参、白术、干姜等,如《伤寒论》中的理中汤,以企边桂温中散寒,人参补气健脾,共奏温中健脾之效,现代研究表明,企边桂中的挥发油成分(如桂皮醛、桂皮酸)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属脾胃虚寒者有较好疗效。
补火助阳,温补肾阳
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具有温煦脏腑、推动气化作用,若肾阳不足,常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等症状,企边桂辛甘大热,入肾经,能温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常与附子、熟地、山茱萸等配伍,如《金匮要略》肾气丸,以企边桂、附子温补肾阳,熟地、山茱萸滋阴填精,体现“阴中求阳”之妙,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企边桂中的桂皮醛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强机体代谢,改善肾阳虚引起的疲劳、畏寒等症状;其还能改善性腺功能,对阳痿、不孕症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散寒止痛,通痹止痛
企边桂辛散温通,能行气血、通经络,散寒止痛力强,尤其适用于寒邪凝滞所致的多种疼痛,若寒邪侵袭经络关节,可致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即“寒痹”,常配伍附子、川乌、独活等,如《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独活寄生汤,以企边桂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若寒凝肝脉,可见少腹冷痛、睾丸坠胀,常配吴茱萸、小茴香等,以暖肝散寒止痛;若寒邪犯胃,胃脘冷痛剧烈,可配高良姜、香附,即良附丸,增强散寒行气止痛之效,现代研究证实,企边桂中的桂皮醛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降低疼痛阈值,对关节炎、痛经、胃痉挛等疼痛性疾病有缓解作用。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血液的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推动,若寒邪内侵,凝滞经脉,则气血运行不畅,可见手足厥冷、脉微欲绝,或寒凝血瘀之经闭、痛经、癥瘕积聚,企边桂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推动气血运行,常与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药同用,如《妇人规》中的温经汤,以企边桂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共奏温经养血、祛瘀调经之效,对于阳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引起的水肿、痰饮等,企边桂能助阳化气,促进水液运行,常与茯苓、白术、泽泻等配伍,如《伤寒论》五苓散,以企边桂温阳化气,利水渗湿。
引火归元,引火下行
“引火归元”是中医治疗虚阳上浮的独特治法,适用于肾阳虚衰,虚阳上越所致的戴阳证、格阳证,表现为面红如妆、咽痛、头晕、烦躁,但足冷脉微等,企边桂辛热下行,能引浮越之阳归于肾元,使阴阳协调,常与熟地、山茱萸、附子等滋阴温阳药同用,如《景岳全书》右归饮,以企边桂引火归元,配伍熟地、山药滋补肾阴,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对于虚火上炎引起的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反复发作,属下元虚寒者,少量企边桂引火下行,常配黄连、肉桂,即交泰丸,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企边桂与其他肉桂的区别
为更清晰区分企边桂与其他肉桂类药材,以下通过表格对比其特点:
类别 | 来源/加工 | 性味归经 | 功效侧重 | 用法用量 |
---|---|---|---|---|
企边桂 | 肉桂树皮,压成两边内卷槽状 |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 温中散寒、补火助阳力强,引火归元佳 | 3-6g,煎汤后下 |
官桂 | 肉桂幼树或嫩枝皮,加工较粗 | 辛、甘,热;归肾、脾、心经 |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略逊于企边桂 | 2-5g,煎汤或入丸散 |
板桂 | 老干皮,皮厚油足,加工成板状 | 辛、甘,大热;归肾、心、肝经 |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力最强,但价格昂贵 | 1-3g,研末吞服 |
肉桂油 | 肉桂蒸馏所得挥发油 | 辛,热;归心、脾、肾经 | 外用散寒止痛,内服少用 | 外用适量,不可内服 |
使用注意事项
- 用量禁忌:企边桂辛热燥烈,用量过大或久服易耗伤阴血,出现口干、咽痛、便秘、出血等症状,一般用量控制在3-6g,不宜超过10g。
- 人群禁忌:阴虚火旺者(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孕妇、实热证(高热、面红目赤、便秘)及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胃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禁用;热病伤津者慎用。
- 配伍禁忌:畏赤石脂、半夏、瓜蒌,不宜与含鞣质多的中药(如五倍子、地榆)同服,以免降低药效。
- 炮制与煎煮:企边桂含挥发油,入汤剂宜后下,煎煮时间过长会导致有效成分挥发,影响疗效;若用于引火归元,可研末冲服或入丸散。
相关问答FAQs
Q1:企边桂和普通肉桂(如官桂)在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A1:企边桂与官桂均来源于肉桂,但因加工部位和工艺不同,功效侧重有差异,企边桂选用较厚树皮,经“企边”加工后,油足效宏,温中散寒、补火助阳力强,尤其适合脾胃虚寒重症、肾阳衰微及引火归元;官桂多为幼树或嫩枝皮,药力较缓,偏于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常用于脾胃虚寒轻症或气滞腹痛,简单说,企边桂“温补力强”,官桂“行气力佳”,临床需根据病情轻重选择。
Q2:日常用企边桂泡水喝有哪些注意事项?
A2:企边桂药性峻猛,日常泡水需谨慎:①用量宜小,每次1-2g即可,避免过量;②体质偏热、阴虚火旺者(如经常上火、口干舌燥)不宜饮用;③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④不宜长期连续饮用,建议间断使用,如连服3-5天后停服2-3天;⑤若饮用后出现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多喝温水或食用绿豆、百合等清热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