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便秘是临床常见问题,中医称之为“便秘”“后不利”等,指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老年人因年老体衰,脏腑功能渐衰,气血阴阳亏虚,大肠传导无力,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坐少动等因素,易形成虚实夹杂的病机,治疗需兼顾扶正与通腑,以“润肠通便、调和气血”为基本原则,结合辨证论治综合施治。
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老年便秘的核心病机为“虚、实、瘀”,临床常分为以下六型,需根据症状特点辨证论治: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 |
---|---|---|---|---|
气虚便秘 | 粪便不干结,虽有便意但努挣乏力,便后疲乏,气短懒言,舌淡苔薄白,脉弱 | 益气润肠 | 黄芪汤加减 | 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火麻仁、当归、升麻 |
血虚便秘 | 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健忘,头晕目眩,唇甲色淡,舌淡苔白,脉细涩 | 养血润燥 | 润肠丸加减 | 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何首乌、阿胶 |
阴虚便秘 | 大便干结如羊粪,口干少津,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 滋阴通便 | 增液汤加减 | 玄参、麦冬、生地、火麻仁、瓜蒌仁、玉竹、石斛 |
阳虚便秘 |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面色㿠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 温阳通便 | 济川煎加减 | 肉苁蓉、牛膝、当归、升麻、泽泻、枳壳、锁阳 |
热秘 | 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 清热泻火,润肠通便 | 麻子仁丸加减 | 大黄、枳实、厚朴、火麻仁、杏仁、白芍、黄芩 |
气秘 | 大便干结或不干,欲便不得,腹中胀痛,嗳气频作,胁胀,舌红苔薄腻,脉弦 | 顺气导滞 | 六磨汤加减 | 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大黄、柴胡 |
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一)中药内治
- 汤剂:严格遵循辨证分型选方,如气虚便秘用黄芪汤(黄芪、陈皮、火麻仁、白蜜),血虚便秘用润肠丸(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阴虚便秘用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加火麻仁、瓜蒌仁,阳虚便秘用济川煎(肉苁蓉、牛膝、当归)加锁阳、附子,热秘用麻子仁丸(大黄、枳实、厚朴、火麻仁),气秘用六磨汤(木香、乌药、枳实、槟榔)加柴胡、郁金。
- 中成药:根据证型选用,如气虚便秘可选芪蓉润肠口服液(黄芪、肉苁蓉),血虚便秘可选桑麻丸(桑叶、黑芝麻),阴虚便秘可选增液口服液(玄参、麦冬、生地),阳虚便秘可选便通胶囊(肉苁蓉、黄芪),热秘可选麻仁润肠丸(火麻仁、大黄),气秘可选四磨汤口服液(木香、枳壳)。
- 单方验方:火麻仁、黑芝麻各10~15g,打碎煮水代茶饮,适用于血虚、阴虚便秘;生白术30g,煎水服,适用于气虚便秘(“白术通便”理论源于《本草纲目》,大剂量生白术能增强肠道传导功能)。
(二)针灸与推拿
- 针灸:主穴选天枢(大肠募穴,调节肠道传导)、足三里(健脾胃、助运化)、上巨虚(大肠下合穴,通腑泻浊)、支沟(通便要穴),配穴:气虚加气海、关元(补气);血虚加血海、三阴交(养血);阴虚加太溪、照海(滋阴);阳虚加关元、命门(温阳);热秘加合谷、曲池(清热泻火);气秘加太冲、行间(疏肝理气),操作:主穴用平补平泻法,气虚、阳虚者加灸(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 推拿:患者仰卧,操作者用掌摩法顺时针摩腹5~10分钟(促进肠道蠕动);按揉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各1分钟(调节腑气);点按足三里、上巨虚、支沟各1分钟(通便导滞);患者俯卧,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各1分钟(调和脏腑气血),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脐疗与贴敷
- 脐疗(神阙穴贴敷):取大黄、芒硝各等份,研末,用蜂蜜调成膏状,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适用于热秘、气秘;或取肉桂、附子、干姜各等份,研末,姜汁调敷,适用于阳虚便秘。
- 穴位贴敷:取吴茱萸、丁香、苍术各等份,研末,用凡士林调成膏状,贴于足三里、天枢穴,每日1次,适用于虚秘(气虚、阳虚)。
(四)食疗调护
老年便秘食疗以“润肠、补虚”为核心,根据证型选择:
- 气虚/阳虚:黄芪山药粥(黄芪15g、山药30g、大米100g煮粥)、肉苁蓉羊肉汤(肉苁蓉15g、羊肉100g炖汤,加少许盐),温阳益气、润肠通便。
- 血虚/阴虚:黑芝麻核桃糊(黑芝麻、核桃各20g,打碎煮糊)、百合银耳羹(百合、银耳各15g,加冰糖炖煮),养血滋阴、润燥通便。
- 热秘/气秘:蜂蜜萝卜汁(白萝卜300g榨汁,加蜂蜜30ml调服)、芹菜炒豆干(芹菜200g、豆干100g清炒),清热理气、润肠通便。
饮食禁忌:避免辛辣煎炸(如辣椒、炸鸡)、生冷寒凉(如冰饮、西瓜),少食精细米面(如白米饭、白面包),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玉米、芹菜)。
(五)情志与运动调摄
- 情志调摄:老年人易因情绪焦虑、抑郁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大肠传导(“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应鼓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可通过听音乐、练书法、与人交流等方式疏解情绪。
- 运动指导:每日坚持散步30分钟(饭后1小时)、打太极拳、八段锦等,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肠道蠕动,避免久坐久卧,可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调护与预防
-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如晨起或餐后)排便,即使无便意也尝试蹲5~10分钟,建立条件反射。
- 充足饮水:每日饮水1500~2000ml(晨起空腹饮温盐水300ml或蜂蜜水200ml),软化粪便。
- 避免滥用泻药: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会损伤肠壁神经,导致“泻药依赖”,加重便秘,应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相关问答FAQs
Q1:老年便秘长期吃泻药会有什么危害?如何避免?
A: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芦荟、大黄)会损伤肠道黏膜,导致肠黏膜黑变病(结肠镜下黏膜呈黑褐色),降低肠道敏感性,使肠道失去自主蠕动能力,形成“泻药依赖”,甚至加重便秘,滥用泻药还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营养不良等。
避免方法:①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购买泻药;②优先选用中医润肠通便药物(如火麻仁、肉苁蓉)或中成药(如芪蓉润肠口服液);③结合饮食、运动、针灸等综合调理,减少对泻药的依赖;④若需使用泻药,选择容积性泻药(如小麦麸皮)或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短期使用。
Q2:中医治疗老年便秘一般多久能见效?为什么需要坚持调理?
A:中医治疗老年便秘见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轻症患者(如单纯气虚、血虚)通过1~2周的中药、针灸或食疗调理,可明显改善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重症患者(如阳虚、阴虚合并气滞)需2~4周的综合治疗,才能逐步稳定疗效。
需坚持调理的原因:老年便秘多为“本虚标实”,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脏腑功能衰退),以大肠传导失司为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中医治疗需“标本兼治”,既要短期通便(治标),更要长期调理脏腑功能(治本),通过补益气血、滋阴温阳、调和气机,逐步恢复肠道自主功能,若急于求成,仅用泻药通便,会损伤正气,导致便秘反复发作,需遵医嘱坚持用药,配合饮食、运动等调护,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不复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