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是肛缘皮下血管丛扩张、屈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中医称为“痔疮”“痔核”,其发病多与饮食不节、久坐久立、便秘、泻痢、妊娠、负重等有关,核心病机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横解,浊瘀滞留于肛门而成,中医治疗外痔注重整体辨证,内治与外治相结合,通过调和气血、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升提固脱等方法,缓解症状、消除病灶,同时强调日常调护以减少复发。
中医对外痔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外痔的发生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相关,其中以湿热下注和气滞血瘀最为常见,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或过量饮酒,致湿热内生,下注大肠,阻滞肛门脉络,气血壅滞而成痔;久坐久立、负重远行,致气血不畅,筋脉横解,浊瘀滞留肛门;或泻日久、便秘努责,耗伤津液,燥热内生,血行不畅,瘀阻肛门;脾虚中气不足,统摄无力,致气虚下陷,筋脉松弛而致痔,不同类型外痔临床表现各异:血栓性外痔多因血瘀阻滞,肛缘突发肿块,疼痛剧烈;静脉曲张性外痔因气滞血瘀,肛缘可见柔软肿物,久蹲或久坐后增大;结缔组织性外痔多因气血瘀滞,肛缘皮赘增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异物感。
辨证分型与内治法
中医治疗外痔需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方药,以调理脏腑、疏通气血。
常见证型、症状与治法
证型 | 主要表现 | 治法 | 代表方剂 |
---|---|---|---|
湿热下注型 | 肛缘肿物灼热疼痛,伴口干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 止痛如神汤(秦艽、桃仁、皂角刺等) |
气滞血瘀型 | 肛缘肿块紫暗,疼痛剧烈,拒按,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 |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活血散瘀汤(当归、赤芍、丹皮、乳香等) |
脾虚气陷型 | 肛缘皮赘脱出,肛门坠胀,伴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 |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 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升麻等) |
内治法需根据病情轻重调整,如湿热下注型若肿痛明显,可加用蒲公英、地榆清热解毒;气滞血瘀型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没药行气止痛;脾虚气陷型反复发作者,加山药、茯苓健脾渗湿,同时需配合饮食调理,忌辛辣刺激,多食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香蕉),保持大便通畅。
外治法:直达病所,快速缓解症状
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外痔的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肛缘肿痛、出血、异物感明显者,常用方法包括熏洗、敷药、栓剂及传统手术。
熏洗法
熏洗利用药物煎汤的热力熏蒸肛门,药液坐浴,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方剂如:
- 苦参汤:苦参、蛇床子、芒硝、大黄、金银花,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肿痛明显者,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 五倍子汤: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适用于出血、脱垂者,可收敛止血。
外敷法
将药物直接涂于患处或制成膏剂敷贴,使药力直达病灶,常用药物有:
- 九华膏:滑石、硼砂、龙骨等,清热消肿,适用于肿痛、渗液者;
-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含麝香、牛黄、珍珠,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血栓性外痔初期;
- 消痔膏:含冰片、炉甘石,收敛止血,适用于轻度出血或皮赘增生。
栓剂纳肛
虽主要用于内痔,但外痔伴肛门内刺激症状(如坠胀)时,可选用马应龙痔疮栓、化痔栓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兼具内治外治之效。
传统手术疗法
对于较大、保守治疗无效的外痔(如结缔组织性外痔、血栓性外痔),中医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 结扎法:用丝线结扎痔核根部,阻断血流,使痔核坏死脱落,适用于基底较小的赘皮外痔;
- 枯痔法:将枯痔散(含白矾、砒霜等)敷于痔核,使其枯萎脱落,适用于Ⅲ期内痔合并外痔,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砒霜中毒;
- 剥离切除术:剥离痔核组织并切除,彻底止血,适用于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术后配合中药熏洗促进愈合。
针灸与推拿:辅助调畅气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缓解外痔症状,常用穴位包括长强(尾骨尖旁开0.5寸,清利湿热)、承山(小腿后正中,通经活络)、二白(腕横纹上4寸,两筋间,调理肛门气血)、百会(头顶正中,升阳举陷),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20-30分钟。
推拿可辅助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手法以按揉、点压为主,患者取侧卧位,医者用拇指按揉长强、承山穴,再用掌根按揉肛周,每次5-10分钟,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度,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疼痛者。
日常调护:防复发的关键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外痔的日常调护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 饮食有节:多食膳食纤维(如燕麦、菠菜),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忌食辣椒、白酒、烧烤等辛辣燥热之品,减少对肛门的刺激;
- 起居有常:避免久坐久立,每40分钟起身活动5分钟;不要过度用力排便,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日1次,晨起最佳);
- 注意卫生: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搔抓;
- 适度运动:进行提肛运动(吸气时肛门上提,呼气时放松,每次20-30次,每日2-3次),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外痔一般多久能见效?
答:中医治疗外痔的见效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证型及治疗方法相关,轻度外痔(如单纯性结缔组织性外痔伴轻微异物感),通过外敷药物、熏洗及调护,3-5天可缓解症状;中度血栓性外痔或静脉曲张性外痔,需内服汤剂联合外治法,肿痛通常1-2周逐渐消退;重度外痔(如较大血栓形成、皮赘脱出)需结合手术,术后配合中药调护,2-4周可基本愈合,若治疗1周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肛周疾病(如肛裂、肛周脓肿)。
问:中医治疗外痔会复发吗?如何预防?
答:外痔复发与多种因素相关,中医认为若病因未除(如长期便秘、久坐、饮食不节),或术后调护不当,仍有复发可能,预防复发需做到:① 根治病因:积极治疗便秘、腹泻等基础疾病,避免长时间久坐;② 饮食调理:长期保持清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体重;③ 坚持提肛运动:增强肛门局部肌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④ 定期复查:有家族史或反复发作者,每年检查肛门1次,早发现早干预,通过综合调护,可有效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