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胃溃疡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保护机制减弱等因素相关,中医学中并无“胃溃疡”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胃脘痛”“吞酸”“痞满”等范畴,认为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核心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名老中医治疗胃溃疡注重整体辨证,强调“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结合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名老中医治疗胃溃疡

名老中医对胃溃疡的辨证核心

名老中医认为,胃溃疡的发生发展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素体虚弱等因素相关,主要涉及肝、脾、胃三脏,病理性质有虚、实、寒、热之分,病程中常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情况,辨证时需重点辨明:

  1. 辨缓急:急性发作多属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慢性缓解期多属虚证,以脾胃气虚、阳虚或胃阴不足为主。
  2. 辨寒热: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属寒;胃脘灼痛、口干口苦属热。
  3. 辨气血:胀痛窜痛属气滞;刺痛固定、夜间加重属血瘀;隐痛喜按属虚。
  4. 辨兼夹:是否兼夹肝郁、湿热、食积等病理产物。

分型论治与代表方药

名老中医根据上述辨证思路,将胃溃疡常见证型分为以下五类,临床多随证加减用药:

证型 主症 治法 代表方 常用药物
肝胃不和证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不畅加重,苔薄白,脉弦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陈皮、白芍、甘草、川芎、枳壳,加佛手、郁金理气解郁
脾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寒加重,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 温中健脾,益气和胃 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干姜、桂枝、白芍、饴糖,加砂仁、陈皮健脾理气
胃阴不足证 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咽燥,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生地、白芍,加佛手、绿梅花理气而不伤阴
瘀血停滞证 胃脘刺痛,痛处固定,拒按,或有呕血、黑便,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砂仁,延胡索、三七化瘀止血,若出血不止加白及、仙鹤草
湿热中阻证 胃脘灼痛,脘腹痞满,口苦口黏,恶心呕吐,大便黏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湿,和胃降逆 连朴饮加减 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芦根,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若热盛加黄芩、栀子

名老中医特色治疗经验

用药讲究“通补兼施,升降并调”

名老中医强调,胃溃疡治疗需“补虚不留邪,攻邪不伤正”,如脾胃虚寒证,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中少佐干姜、桂枝等温通之品,避免滋腻壅滞;肝胃不和证,在疏肝理气时配伍白芍、甘草柔肝缓急,防止辛香耗气,注重脾胃气机升降,如用柴胡、升麻升清阳,枳壳、半夏降浊阴,恢复脾胃“升清降浊”功能。

善用“对药”增强疗效

临床常用药物配伍以增效减毒,如:

名老中医治疗胃溃疡

  • 白术与茯苓:健脾渗湿,脾健则湿除,胃自安;
  • 黄连与吴茱萸:辛开苦降,清肝热、散胃寒,适用于寒热错杂之胃痛;
  • 三七与白及:三七化瘀止血,白及收敛生肌,促进溃疡愈合;
  • 乌贼骨与浙贝母:制酸止痛,乌贼骨制酸,浙贝母散结,适用于胃酸过多、吞酸明显者。

内外合治,综合调理

除内服汤药外,名老中医常配合外治法,如:

  • 穴位贴敷:用吴茱萸、细辛等研末贴敷于中脘、足三里穴,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 针灸疗法:取足三里、中脘、内关、脾俞等穴,调和脾胃气血,缓解疼痛;
  • 情志疏导:强调“怒伤肝、思伤脾”,通过心理调节改善患者情绪,避免肝气犯胃。

调护并重,防复发

名老中医认为,胃溃疡的康复需“三分治,七分养”,强调饮食调护:

  • 饮食有节:忌生冷、辛辣、油腻、过酸食物,宜食易消化、健脾养胃之品,如山药、小米、南瓜、粥类;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 戒烟限酒:烟酒易损伤胃黏膜,影响溃疡愈合。

临床案例简述

患者李某,男,48岁,胃脘痛反复发作5年,加重2月,症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口苦,反酸,每因工作紧张加重,舌红苔薄黄,脉弦,胃镜检查:胃角溃疡,大小0.5cm×0.6cm,周围黏膜充血,辨证为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香附12g,陈皮10g,白芍15g,甘草6g,川芎9g,枳壳10g,佛手10g,郁金12g,海螵蛸15g(先煎),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7剂后,胃脘胀痛、嗳气明显减轻,口苦缓解,上方去海螵蛸,加沙参12g、麦冬12g养阴,调理2周,诸症基本消失,后续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巩固,随访1年未复发。

注意事项

  1. 辨证精准:胃溃疡证型复杂,需经专业中医师辨证后用药,不可自行套用方剂;
  2. 坚持治疗:溃疡愈合需4-8周,症状缓解后需继续服药巩固,防止复发;
  3. 定期复查:服药期间若出现呕血、黑便、腹痛加剧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行胃镜检查。

相关问答FAQs

Q1:胃溃疡患者可以喝牛奶吗?
A:中医认为牛奶性凉,脾胃虚寒患者过量饮用易致腹胀、腹泻,建议少量温饮或改为羊奶、豆浆等性平的替代品,若为胃阴不足证,可适量饮用牛奶滋阴,但需避免空腹饮用,以免刺激胃酸分泌。

名老中医治疗胃溃疡

Q2:中医治疗胃溃疡需要多长时间见效?
A:疗效因人而异,一般而言,肝胃不和、湿热中阻等实证患者,服药1-2周症状可明显缓解;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虚证患者,需2-4周症状改善;溃疡完全愈合通常需1-3个月,具体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患者体质及调护是否得当,建议坚持治疗并定期复查,不可因症状缓解擅自停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松花粉是否属于中草药?
« 上一篇 08-27
中草药龙胆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 » 08-2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