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贝是什么?有哪些独特功效与用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药材尖贝,又名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等的干燥鳞茎,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等地的海拔3000-5000米高山地带,因生长环境苛刻、采收困难而显得尤为珍贵,其性微寒,味甘、苦,归肺、心经,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著称,是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药材。

药材尖贝

从性状特征来看,尖贝(松贝)因品种和产地差异可分为不同规格,具体性状如下表所示:

品种 性状要点 特点归纳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合,基部平,中心有灰心;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 个小、质坚、怀中抱月为佳
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表面白色或浅黄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 个匀、瓣紧、顶端微裂
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7-2.2c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粗糙,常有黄棕色斑点,形成“虎皮斑”;顶端开裂,基部稍尖或钝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 形长、斑多、顶端开口

尖贝的功效主治源于其性寒清热、味苦能泄、甘可润燥的特性,在中医理论中,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若外感风热、燥热之邪,或内伤久咳耗伤肺阴,均可致肺失宣降、痰热壅滞,而尖贝能清肺热、润肺燥、化痰止咳,尤宜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如久咳痰中带血、午后潮热、盗汗等症),其还能散结消痈,用于治疗瘰疬(淋巴结核)、乳痈(乳腺炎)、肺痈(肺脓肿)等热毒壅结之症,常配伍玄参、牡蛎、金银花等以增强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尖贝含多种生物碱(如川贝碱、西贝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等)、皂苷类、多糖及微量元素,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能抑制咳嗽中枢、增加呼吸道分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同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及抗肿瘤等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药材尖贝

用法上,尖贝内服常用量为3-10克,可单独煎服,或研末冲服(每次1-2克),也可入丸散剂,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煎煮时应“后下”,即在其他药物煎煮10-15分钟后再加入,再煎煮5-10分钟即可,使用时需注意,尖贝性寒,故脾胃虚寒、寒痰咳嗽(痰白清稀、口淡不渴)、湿痰壅滞(痰多黏腻、胸闷纳差)者慎用;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等乌头类药材同用,以免产生毒性反应。

相关问答FAQs:

问:尖贝和川贝有什么区别?
答:尖贝是川贝的别称之一,通常特指川贝中的松贝(因其基部平、顶端尖而得名);而川贝是统称,包括松贝、青贝、炉贝三个品种,尖贝(松贝)是川贝中品质最优的品种,以“怀中抱月”、质坚实、味微苦为佳,药效偏于润肺止咳,尤宜于虚劳咳嗽;青贝和炉贝药力稍弱,炉贝偏于清热散结,多用于热毒壅结之症。

药材尖贝

问:如何辨别尖贝(松贝)的真伪?
答:真品松贝呈类圆锥形,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怀中抱月”),顶端闭合,基部平,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常见伪品为小浙贝(浙贝母),呈扁球形,单瓣肥厚,顶端钝圆,味苦;或光慈姑(丽江山慈菇),呈卵圆形,表面黄白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味淡麻舌(有毒),辨别时可从形状、瓣抱方式、顶端状态及味道入手,真品“怀中抱月”和顶端闭合是关键特征。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雪里开药材究竟是何物?有何独特功效与使用禁忌?
« 上一篇 昨天
治疗鼻血的中草药植物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