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常见中草药有哪些?你认识几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从北到南横跨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三大地理单元,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在农村地区,许多常见的中草药既是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天然药箱”,也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草药或生长于田埂地头,或隐匿于山林溪畔,因其易获取、疗效确切而被世代传承使用,以下就陕西农村常见的中草药进行详细介绍。

陕西农村常见的中草药

陕北黄土高原常见中草药

陕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黄土深厚,适合耐旱植物生长,这里常见的中草药以黄芪、甘草、柴胡、远志等为代表。
黄芪是陕北道地药材,尤其以府谷、神木、靖边等地所产“绵黄芪”最为著名,其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根深长,木质化,表面淡棕黄色,断面纤维性强,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等,当地农民常在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晒干后切片备用,或与土鸡、羊肉炖煮,作为冬季滋补食材。
甘草是陕北农村常见的“百搭药”,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其根和根茎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暗褐色,味甜,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既能单用治疗咳嗽痰多,又能缓解其他药物的毒性烈性,农民常在夏秋两季采挖,切厚片晒干,感冒咳嗽时取几片泡水喝,或加入中药复方中调和药性。
柴胡是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陕北山坡、草甸常见多年生草本,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柴胡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当地农民多在春秋两季采挖,洗净晒干,感冒发热时煎服,或与黄芩、半夏配伍使用。

关中平原常见中草药

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这里的中草药多与农田生态相伴而生,如蒲公英、车前草、艾草、益母草等。
蒲公英是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草,几乎遍布关中农村的田间地头、路旁沟边,其叶莲座状,倒披针形,边缘羽状浅裂或深裂,花头黄色,瘦果褐色,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等,春季和夏季是采挖全草的最佳时期,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农民常将其焯水后凉拌食用,或捣烂外敷治疗疮肿。
车前草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全草,喜生于路旁、沟边、低湿草地,叶片基生,莲座状,卵形或宽卵形,穗状花序直立,花绿白色,车前草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痈肿疮毒,夏季采收全草,除去泥沙,晒干或鲜用,农村中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取全草煎水代茶饮,或与金钱草、海金沙配伍增强疗效。
艾草是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关中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房前屋后种植,茎直立,有纵棱,叶羽状深裂,背面灰白色,密生灰白色绒毛,叶片揉搓后有浓郁香气,艾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祛湿止痒的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动不安等,端午前后采摘叶片,晒干后制成艾条用于艾灸,或捣烂制成艾绒外用,也可煮水泡脚驱寒祛湿。

陕西农村常见的中草药

秦巴山区常见中草药

秦巴山区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是陕西中草药资源的宝库,盛产天麻、杜仲、黄精、连翘、金银花等。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秦岭、巴山海拔800-2000米的林下常见,寄生在密环菌上,块茎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皱缩而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和由点状芽痕组成的横环纹,天息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野生天麻资源稀少,现多人工栽培,冬季至次年春季采挖,蒸透后晒干或烘干,是治疗头痛、眩晕的名贵药材。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秦巴山区广泛种植,常缠绕于树木或篱笆上,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气清香,味淡微苦,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等,夏季花开放前采收二白至三青时采收,阴干或晒干,农村常将其制成金银花茶,夏季饮用可清热解暑,或与连翘、薄荷配伍治疗风热感冒。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秦巴山区林下、灌丛中常见,根茎结节状,不规则的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腰膝酸软等,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晒干或烘干,可生用或制用,常与鸡肉、猪肉炖煮,作为滋补佳品。

陕西农村常见中草药简表

名称 药用部位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黄芪 甘,温;归脾、肺经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甘草 根及根茎 甘,平;归心、肺、脾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蒲公英 全草 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车前草 全草 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
艾草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祛湿止痒
天麻 块茎 甘,平;归肝经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金银花 花蕾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黄精 根茎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相关问答FAQs

问:陕西农村采集中草药时,如何辨别其真伪?
答:辨别中草药真伪需结合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传统经验,可通过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典型特征判断,如黄芪根有“菊花心”(断面纹理呈放射状)和豆腥气,蒲公英叶有“羽状深裂”和白色乳汁,注意生长环境,如天麻多生于密林下,寄生在密环菌上,而非直接生长在土壤中;金银花缠绕在树木上,花蕾初开时为白色,后变黄色,可向当地有经验的药农请教,或参考《陕西中药志》等权威工具书,避免误采有毒植物(如断肠草、乌头等),必要时可送专业机构鉴定。

陕西农村常见的中草药

问:采集中草药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遵守法律法规,保护野生资源,禁止采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如红豆杉、珙桐等),对常见中草药也应采大留小、采密留稀,避免过度采挖导致资源枯竭,注意采集时间和方法,如全草类药材多在花前期采收(如蒲公英、车前草),根及根茎类多在秋季或春季采挖(如黄芪、甘草),花类药材宜在花初开时采收(如金银花),避免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做好干燥和保存,采后及时洗净,采用晒干、阴干或烘干等方式处理,存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发霉、虫蛀,注意安全,不采不认识的植物,使用前咨询中医或药师,避免因误用导致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喂草对动物健康有何功效?
« 上一篇 昨天
慢性咽炎中医治疗效果如何?有哪些独特优势?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