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花药材的药用功效与临床应用有哪些?日常使用需注意哪些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芍药花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之一,其药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芍药花不仅形态优美,具有观赏价值,其药用部位以花蕾为主,性味苦、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敛阴收汗、柔肝止痛、调经止痛等功效,临床常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自汗盗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症,以下从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炮制方法、临床应用、使用注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芍药花药材

来源与植物形态

芍药花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花蕾,芍药株高50-80厘米,根肥大呈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无毛,基部有数枚鳞片叶;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或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白色骨质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直径8-12厘米,花瓣5-13枚,呈白色、粉红色或紫色,倒卵形;蓇葖果卵形或球形,密生黄色绒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药用部位为花蕾,于花含苞待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即可入药。

性味归经

芍药花性微寒,味苦、酸,归肝经、脾经,其性寒能清热,味苦能泄降,酸能收敛,入肝经可平抑肝阳、柔肝止痛,入脾经可敛阴收汗、调和中焦,故常用于肝阳上亢、肝郁气滞、阴液耗伤等所致诸症。

功效主治

平肝止痛,缓解头痛眩晕

芍药花性寒入肝,能平抑上亢之肝阳,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症,常与菊花、石决明、天麻等配伍,如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可配伍菊花、夏枯草以增强平肝潜阳之效。

柔肝止痛,调和肝脾

芍药花味酸入肝,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或肝血不足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疼痛、痛经等症,如治疗肝郁气滞之胁痛,可配柴胡、香附、郁金以疏肝理气;治疗血虚肝郁之痛经,可配当归、白芍、川芎以养血调经、柔肝止痛。

芍药花药材

敛阴收汗,治疗自汗盗汗

芍药花性酸收,能敛阴液、固腠理,可用于治疗阴虚阳浮或气阴两虚所致的自汗(白天不因劳动而汗出)、盗汗(睡中汗出)等症,如治疗气阴两虚之自汗,可配黄芪、浮小麦、麻黄根以益气固表、敛阴止汗;治疗阴虚盗汗,可配五味子、麦冬、煅牡蛎以滋阴敛汗。

调经止痛,调理妇科疾病

芍药花入肝脾经,能养血调经、活血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闭经等症,如治疗血瘀痛经,可配当归、川芎、桃仁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治疗月经不调,可配香附、当归、熟地黄以养血调经、疏肝理气。

主要化学成分

芍药花的药理作用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主要活性成分包括:

  • 芍药苷:为单萜类苷化合物,是芍药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镇痛、抗炎、解痉、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是其平肝止痛、缓解痉挛的物质基础。
  • 挥发油:含苯甲酸、芍药醇、芳樟醇等成分,具有解痉、抗菌、镇静等作用,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改善腹痛症状。
  • 黄酮类化合物:如山奈酚、槲皮素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可辅助调节血压、改善微循环。
  • 鞣质:具有收敛作用,能减少汗液分泌,与其敛阴收汗功效相关。
  • 有机酸:如没食子酸、苯甲酸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炮制方法

芍药花药材的炮制方法不同,其药性和功效也会有所差异,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

芍药花药材

  • 生用: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花柄,筛去灰屑,即为生芍药花,性寒,长于平肝止痛、清热凉血,常用于肝阳上亢、热病烦渴等症。
  • 炒制:取净芍药花,用文火炒至微黄,取出放凉,炒后性偏温,敛阴作用增强,寒性减弱,常用于肝郁脾虚、自汗盗汗等症。
  • 蜜炙:取炼蜜用开水稀释后,喷洒于净芍药花中,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补中缓急之效,可用于肺虚咳嗽、脾胃虚弱之脘痛。

临床应用

芍药花在临床应用广泛,可单味使用,也常与其他中药配伍成方,以下为常见配伍及方剂举例:

  • 配伍柴胡、香附:用于肝郁气滞之胁痛、脘痛,如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理气、柔肝止痛。
  • 配伍当归、川芎、白芍:用于血虚肝郁之月经不调、痛经,如逍遥散加减,以养血调经、疏肝解郁。
  • 配伍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用于气虚自汗,如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以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 配伍菊花、石决明、天麻: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如天麻钩藤饮加减,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痛。

使用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芍药花性寒,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虚寒性腹痛、腹泻者不宜单用;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免寒凉伤胎。
  2.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以免产生毒性反应。
  3.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常用量为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4. 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轻微腹泻、腹痛等不适,一般停药后可缓解;若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芍药花药材信息表

项目
来源 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花蕾
性味 苦、酸,微寒
归经 肝经、脾经
功效 平肝止痛、敛阴收汗、柔肝止痛、调经止痛
主治 头痛眩晕、胁痛腹痛、自汗盗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
常用用量 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炮制方法 生用(平肝清热)、炒制(敛阴增强)、蜜炙(润肺补中)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相关问答FAQs

问:芍药花与白芍有何区别?二者功效有何侧重?
答:芍药花与白芍同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但药用部位不同:芍药花为花蕾,白芍为根,功效上,芍药花性寒,偏于平肝潜阳、敛阴收汗,常用于肝阳上亢、自汗盗汗;白芍味酸甘,性微寒,偏于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肝脾不和之脘痛,芍药花长于“清”与“敛”,白芍长于“养”与“柔”。

问:芍药花适合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需要注意什么?
答:芍药花性寒,一般不建议长期单独服用,尤其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可能加重腹泻、腹痛等不适,若需长期使用(如调理月经、缓解更年期症状),应在医师指导下配伍温中健脾的药物(如黄芪、白术、干姜等),以制约其寒性,并定期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药调整。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种子做药材,究竟哪些种子能入药?功效与使用方法有哪些讲究?
« 上一篇 今天
乳蛾中医治疗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