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中医治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其历史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医认为,消渴的发生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为阴虚燥热,病位在肺、胃、肾,涉及气血津液输布失常,若禀赋不足,五脏虚弱,特别是肾虚,则水液代谢失常;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情志失调,气机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灼伤津液;劳欲过度,耗伤肾阴,导致阴虚火旺,最终引发阴虚燥热,津液输布障碍,发为消渴。

糖尿病与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证型制定个性化方案,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同时兼顾调理脏腑功能,标本兼治,临床常见证型及治法如下:上消(肺热津伤),症见口渴多饮、口干舌燥,舌红苔薄黄,治以清热润肺,方用消渴方(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黄连、藕汁);中消(胃热炽盛),症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治以清胃泻火,方用玉女煎(石膏、知母、麦冬、牛膝、熟地);下消(肾阴亏虚),症见尿频量多、尿如脂膏、腰膝酸软,治以滋阴固肾,方用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若气阴两虚,症见口干咽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治以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合玉液汤(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山药、知母、鸡内金);阴阳两虚者,症见畏寒肢冷、阳痿早泄、下肢浮肿,治以滋阴温阳,方用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

除中药外,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取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推拿按摩(摩腹、按揉背俞穴,疏通经络)、饮食调理(如苦瓜、山药、枸杞、桑葚等药食同源之品,清热滋阴)、运动养生(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调和气血)等,均对血糖控制及症状改善有辅助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可辅助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西药用量及副作用(如二甲双胍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但需注意,中医治疗不能完全替代西药,尤其对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方案。

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及治疗

糖尿病与中医治疗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剂
上消(肺热津伤) 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 清热润肺 消渴方(天花粉、葛根等)
中消(胃热炽盛) 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 清胃泻火 玉女煎(石膏、知母等)
下消(肾阴亏虚) 尿频量多、尿如脂膏、腰膝酸软 滋阴固肾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等)
气阴两虚 口干咽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 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玉液汤(人参、黄芪等)
阴阳两虚 畏寒肢冷、阳痿早泄、下肢浮肿 滋阴温阳 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等)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糖尿病可以完全停用西药吗?
答:不可以,中医治疗糖尿病需在规范使用西药的基础上进行,尤其对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者,西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是控制血糖的核心手段,中医可通过调理体质、改善症状、减少西药副作用辅助治疗,但停用西药可能导致血糖波动,甚至引发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步调整中西医结合方案,切勿自行停药。

问:糖尿病患者适合哪些中医食疗方?
答:中医食疗需根据证型选择:①上消(肺热津伤):苦瓜炒鸡蛋,苦瓜清热生津,鸡蛋滋阴,适合口渴多饮者;②中消(胃热炽盛):山药南瓜粥,山药健脾,南瓜降糖,适合多食易饥者;③下消(肾阴亏虚):枸杞桑葚茶,枸杞、桑葚滋阴补肾,适合尿频腰酸者;④气阴两虚:黄芪炖乌鸡,黄芪益气,乌鸡滋阴,适合乏力气短者,食疗仅为辅助,需控制总热量,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糖尿病与中医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萎症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感冒图片大全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