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柳作为药材有何功效?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西湖柳药材,特指生长于杭州西湖周边特定区域的杨柳科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的干燥枝条或叶,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其应用历史悠久,兼具药用价值与文化象征,西湖独特的地理环境——三面环山、一面临湖,气候湿润温和,水质清澈,为垂柳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使得西湖柳在药材品质上具有“道地性”特征,被历代医家所推崇。

西湖柳药材

基源与分布

西湖柳的基源为杨柳科柳属植物垂柳,其药用部位主要包括干燥枝条(习称“西湖柳枝”)及叶片(习称“西湖柳叶”),垂柳为落叶乔木,树高达12-18米,树冠开展,枝条细长而下垂,嫩枝黄绿色或褐绿色,无毛或幼时有短柔毛;叶互生,披针形,长8-16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浅绿色;花序为葇荑花序,与叶同时开放或稍后开放,苞片卵形,黄褐色,雄花有雄蕊2,雌花有子房1,无花柱。

西湖柳主要分布于杭州西湖周边区域,如苏堤、白堤、孤山、杨公堤等地,这些区域土壤肥沃(以冲积土、水稻土为主),pH值中性偏微酸,加之西湖水体调节的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300-1400毫米,相对湿度70%-80%),使得垂柳生长繁茂,有效成分积累丰富,与其他产地的垂柳相比,西湖柳因环境独特,其枝条中水杨苷、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且木质更为细腻,被视为优质药用柳材。

药材性状

西湖柳枝

干燥枝条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2厘米,表面黄棕色、棕褐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点状皮孔,嫩枝可见稀疏的茸毛;节部稍膨大,有芽痕及叶痕,质硬而韧,难折断,断面纤维性,黄白色,髓部较大,疏松或成空洞,气微,味淡、微涩。

西湖柳叶

干燥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呈披针形,长8-16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浅绿色,主脉明显,侧脉细密,叶柄长0.5-1.2厘米,黄棕色,质脆,易碎,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与功效

西湖柳枝

性味:苦,平,归经:归胃、肝经。
功效: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通利关节,传统中医认为,西湖柳枝“性平不燥,既能祛风除湿,又能通利关节,为治风湿痹痛之良药”,同时其利水作用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西湖柳药材

西湖柳叶

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透疹,止血,常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湿疹、丹毒,以及麻疹初期透发不畅、血热出血等症。

化学成分

西湖柳的药效作用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主要活性物质包括黄酮类、水杨苷、鞣质、有机酸及挥发油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 含量范围(以干燥品计) 主要生物活性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杨梅素 5%-1.2% 抗氧化、抗炎、镇痛、增强免疫力
水杨苷 水杨苷(salicin) 0%-2.5% 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栓
鞣质 没食子酸、儿茶素 0%-5.0% 收敛止泻、抗菌、止血
有机酸 水杨酸、咖啡酸、绿原酸 3%-0.8% 抗炎、解热、促进血液循环
挥发油 癸酸、月桂酸、苯甲醛 1%-0.3% 抗菌、驱虫、局部麻醉

水杨苷是西湖柳枝的核心成分,经水解后可生成水杨酸和葡萄糖,具有与阿司匹林类似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刺激性更小;黄酮类成分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是其治疗风湿痹痛和皮肤病的物质基础。

临床应用

传统应用

  • 风湿痹痛:西湖柳枝配伍威灵仙、防己、秦艽,煎汤内服,或捣烂外敷关节处,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本草纲目》载:“柳枝治风湿身痛,四肢挛急,脚气膝肿”)。
  • 水肿小便不利:取西湖柳枝30克,配茯苓、白术、泽泻,水煎服,能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水肿、小便短少(《新修本草》言其“主风水黄胆,湿痹,遍身风痒,痈疽恶疮”)。
  • 痈肿疮毒:西湖柳叶捣烂外敷,或煎水清洗患处,利用其清热解毒、抗菌作用,治疗疮疡肿痛、湿疹(民间常用鲜柳叶捣敷,以“拔毒生肌”)。

现代应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西湖柳具有抗炎、镇痛、利尿、抗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临床常用于:

  • 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柳枝提取物制成的制剂,可缓解关节肿痛、改善关节功能。
  • 泌尿系统疾病:用于慢性肾炎水肿、膀胱炎,其利尿作用可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
  • 皮肤科疾病:湿疹、接触性皮炎、痤疮等,柳叶煎剂外用可抑制细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采收加工与贮藏

采收加工

  • 柳枝:春末夏初(4-5月)或秋末冬初(10-11月)采收,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嫩枝,剪成20-30厘米小段,晒干或阴干,若需增强利水功效,可盐炒(取柳枝用盐水拌匀,炒至微黄)。
  • 柳叶:夏季(6-8月)采摘新鲜叶片,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晒干时需摊放薄层,避免发霉,干燥后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贮藏

将干燥的柳枝、柳叶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虫蛀,贮藏温度宜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60%-70%,以免有效成分降解(如水杨苷吸潮后易水解失效)。

西湖柳药材

使用注意

  1.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柳枝(性平但微涩,过量易致腹泻);柳叶性寒,脾胃虚寒、孕妇及经期女性禁用;对柳树过敏者禁用。
  2. 用量规范:内服煎汤,柳枝10-30克,柳叶3-1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以免引起水杨酸蓄积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耳鸣等)。
  3. 配伍禁忌:柳叶不宜与辛辣刺激性药物(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加重寒性;柳枝配伍利水药时,需注意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

鉴别要点

西湖柳与其他产地的柳树药材可通过以下特征鉴别:

  • 性状:西湖柳枝表面色泽较浅(黄棕色为主),皮孔细密,髓部较大而疏松;柳叶叶片较薄,边缘锯齿细密,下表面灰绿色。
  • 显微:柳枝横切面可见木栓层为2-4列细胞,皮层纤维束断续排列,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环,髓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 理化:取柳枝粉末加水煎煮,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黑色(鞣质反应);水杨苷薄层色谱可检出槲皮素、山奈酚特征斑点。

相关问答FAQs

Q1:西湖柳与其他产地的柳树药材(如旱柳、河柳)在功效上有何区别?
A:西湖柳因生长于西湖特殊环境,有效成分(如水杨苷、黄酮类)含量较高,且品质更为稳定,相较于旱柳(枝条直立,木质坚硬,水杨苷含量较低)和河柳(多生长于河边,易受污染,可能含有重金属),西湖柳的祛风止痛、利水消肿作用更强,且更安全,传统中医认为“西湖柳枝性平不燥,力缓效稳”,尤其适合长期服用调理风湿痹痛,而旱柳偏于苦寒,河柳则可能因环境因素影响药效,故临床首选西湖柳作为道地药材。

Q2:柳叶外用治疗湿疹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A:柳叶外用治疗湿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鲜叶效果更佳,可将鲜柳叶捣烂取汁,或煎水冷敷患处,避免高温破坏有效成分;② 若皮肤有破损、渗液严重,需先控制感染,不宜直接外敷,以免刺激创面;③ 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测试,取少量柳叶煎液涂抹于耳后,观察24小时无红肿瘙痒方可使用;④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禁用,柳叶寒性可能通过皮肤吸收或乳汁影响胎儿;⑤ 若使用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红肿、水疱加重,应立即停用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肝阳上亢中医治疗
« 上一篇 今天
中医治疗跌打损伤的效果究竟如何?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