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是中医常见的证候,指人体阴阳失衡,阳气过盛或阴液亏损导致的热象,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心烦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等症状,根据内热类型(如实热、虚热、湿热等),不同中草药各有侧重,需辨证选用,以下从功效分类介绍常见去内热的中草药,并附表格汇总关键信息。
清热泻火药:针对实热证(高热、烦渴)
实热多因外感热邪或过食辛辣肥甘所致,表现为高热、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等,此类药性寒凉,能清泻火热。
-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善清泻实热、除烦止渴,常用于高热烦渴、肺热咳喘,煎需先煎15-30分钟。
- 知母:苦寒,归肺、胃、肾经,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高热汗出、口渴及阴虚潮热,常与石膏配伍增强疗效。
-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可捣汁或煎服。
清热燥湿药:针对湿热证(口黏、苔黄腻)
湿热内蕴多表现为口苦黏腻、脘腹胀满、大便溏臭、小便短赤、女性带下黄臭等,此类药苦寒燥湿,兼能清热。
-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清中焦湿热,适用于湿热泻痢、心火亢致口舌生疮,煎服量2-5g,过量易伤胃。
-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止血,常用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酒炒可缓和寒性。
-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善清下焦湿热,适用于湿热下注(如带下、足膝肿痛)、阴虚骨蒸,与知母同用增强滋阴降火。
清热凉血药:针对血分热证(舌绛、出血)
热入营血表现为身热夜甚、心烦不眠、舌绛红甚或出血(如鼻衄、吐血),此类药能清热凉血、养阴解毒。
-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阴、舌绛少苔,鲜生黄清热力更强,可捣汁服。
- 玄参:甘苦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适用于热病伤阴、咽喉肿痛,常与生地黄、麦冬配伍(如增液汤)。
-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以及血瘀痛经。
清热解毒药:针对热毒证(疮疡、咽喉肿痛)
热毒表现为咽喉肿痛、痈肿疮疡、丹毒、痢疾等,此类药能清解热毒,兼有凉血消肿作用。
-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治一切内痈外痈要药,可单用煎服或泡茶,常与连翘配伍。
-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长于清心火、消痈肿,适用于疮疡肿毒、瘰疬,金银花连翘常合用称“银翘散”。
-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乳,适用于乳痈、疔疮肿毒,可内服外敷,鲜品效果更佳。
清虚热药:针对阴虚内热(潮热、盗汗)
阴虚内热多因久病伤阴或热病后期,表现为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等,此类药能清虚热、退骨蒸。
-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适用于温病后期热伏阴分、阴虚发热,需后下以保存挥发性成分。
- 地骨皮:甘寒,归肺、肝、肾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发热、盗汗、肺热咳喘,常与知母、鳖甲同用。
常见去内热中草药简表
药名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适用症状 | 用法用量(煎服) | 注意事项 |
---|---|---|---|---|---|
石膏 | 辛甘大寒,肺胃经 |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高热烦渴,肺热喘咳 | 15-30g,先煎 | 脾胃虚寒者忌用 |
黄连 | 苦寒,心脾胃肝胆经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湿热泻痢,心火口疮 | 2-5g | 过量易致腹痛、腹泻 |
生地黄 | 甘苦寒,心肝肾经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热病伤阴,舌绛少苔 | 10-30g | 脾虚湿滞、便溏者慎用 |
金银花 | 甘寒,肺心胃经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痈肿疮毒,风热感冒 | 10-15g | 脾胃虚寒者不宜久服 |
青蒿 | 苦辛寒,肝胆经 |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 | 阴虚发热,午后潮热 | 6-12g,后下 | 脾胃虚寒、泄泻者慎用 |
使用注意事项
- 辨证选药:内热需分清实热、虚热、湿热,实热宜用清热泻火、解毒药,虚热宜用清虚热、滋阴药,湿热需配伍燥湿药,避免虚虚实实。
- 体质差异:脾胃虚寒者慎用苦寒药,可配伍生姜、大枣等顾护脾胃;孕妇、儿童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配伍禁忌:避免与温里药(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降低清热效果;长期服用需监测脾胃功能。
相关问答FAQs
Q1:内热能自己随便喝凉茶吗?
A:不能,内热分实热、虚热、湿热等类型,凉茶多为苦寒之品(如含金银花、黄连等),实热体质适用,但虚热(如阴虚内热)饮用会加重“寒凉伤阴”,导致口干更甚、乏力;脾胃虚寒者饮用易致腹泻、腹痛,需根据体质辨证选用,或咨询中医师。
Q2:去内热的中草药能长期服用吗?
A:不宜,多数清热药性寒凉,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畏寒等,一般症状缓解后应停用,若需长期调理(如阴虚反复潮热),应配伍健脾、滋阴药(如山药、麦冬),并定期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