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气候温暖湿润,万物生长旺盛,也是多种中草药的采收时节,此时人体易感受风热、湿热之邪,合理运用中草药可调理身体、防治疾病,以下介绍春夏季常见的中草药,包括其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及使用注意,帮助大家科学认识和使用。
解表类中草药:疏散风热,应对春夏季感冒
春夏季风热感冒频发,解表药能发散风热、透疹利咽,缓解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薄荷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利咽,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以及风疹瘙痒、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含薄荷脑,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后下),有效成分易挥发;体虚多汗者慎用,以免加重耗气伤阴。
荆芥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其性温和,既可用于风寒感冒(配伍防风、羌活),也可用于风热感冒(配伍金银花、连翘),荆芥炭能止血,便血、崩漏者可选用。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慎用;不宜与鲤鱼同食。
紫苏叶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解表散寒,行气和胃,适用于风寒感冒兼脾胃气滞,如恶寒发热、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紫苏梗安胎效果更佳),春夏季贪凉饮冷导致腹胀时,紫苏叶可配伍藿香、陈皮行气化湿。
使用注意:温病及气虚者忌用;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解表类中草药简表
| 草药名称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适用症状 |
|----------|----------------|------------------------|------------------------------|
| 薄荷 | 辛凉,归肺、肝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头晕目眩 |
| 荆芥 | 辛微温,归肺、肝 |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 | 风寒/风热感冒、麻疹不透、便血 |
| 紫苏叶 | 辛温,归肺、脾 |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 风寒感冒、腹胀呕吐、胎动不安 |
清热类中草药:泻火解毒,缓解春夏季“上火”
春夏季阳气升发,易生内热,加之饮食不当(如辛辣油腻),易出现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等,清热药可泻火解毒、凉血消肿。
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被誉为“抗生素”天然替代品,适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配伍连翘、蒲公英),也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配伍薄荷、牛蒡子),春夏季煎水代饮,可预防中暑和热毒疮疡。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隔夜茶勿饮,以免变质。
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善治乳痈(乳腺炎)、肠痈、疔疮肿毒,可捣烂外敷;也可用于热淋(尿路感染)、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现代研究发现其含蒲公英甾醇,有抗菌、利胆作用。
使用注意:过量服用可能致缓泻;阴疽及胃寒者忌用。
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以其独特鱼腥味得名,是治疗肺痈(肺脓肿)的要药,配伍桔梗、芦根可排脓;也可用于热淋、湿疹(外洗),春夏季凉拌鱼腥草,可清热开胃。
使用注意: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淡竹叶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适用于热病烦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配伍灯心草、白茅根),春夏季用淡竹叶、荷叶、白茅根煎水,可清暑热、解心烦。
使用注意:体虚有寒者慎用;无实热邪火者不宜服用。
清热类中草药简表
| 草药名称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适用症状 |
|----------|----------------|------------------------------|------------------------------|
| 金银花 | 甘寒,归肺、心、胃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痈肿疔疮、风热感冒、中暑预防 |
| 蒲公英 | 苦甘寒,归肝、胃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 乳腺炎、尿路感染、湿热黄疸 |
| 鱼腥草 | 辛微寒,归肺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 肺脓肿、热淋、湿疹 |
| 淡竹叶 | 甘淡寒,归心、胃 |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口舌生疮、热病烦渴、小便短赤 |
利湿类中草药:化湿运脾,应对春夏季湿邪
春夏季雨水增多,湿邪困脾,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水肿、湿疹等,利湿药能促进水液代谢,健脾祛湿。
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应用: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四神汤”君药,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配伍猪苓、泽泻),脾虚泄泻(配伍党参、白术),以及心脾两虚的心悸失眠(配伍酸枣仁、远志),春夏季茯苓粥可健脾祛湿、安神助眠。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慎用;不可与地榆、秦艧、龟甲同用。
薏苡仁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被称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适用于水肿、脚气(配伍赤小豆、冬瓜皮),脾虚湿盛的泄泻(配伍山药、莲子),以及湿痹筋脉拘挛(配伍苍术、黄柏),春夏季薏米红豆汤是祛湿经典食疗方。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可能引起子宫收缩);便秘者不宜单用。
车前草
性味归经: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应用: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祛痰,适用于热淋涩痛(配伍滑石、木通),湿热泄泻(配伍黄连、木香),肝热目赤(配伍菊花、决明子),以及痰热咳嗽(配伍瓜蒌、贝母),车前草可煎水或凉拌食用。
使用注意:遗精滑精者慎用;肾虚寒者忌用。
利湿类中草药简表
| 草药名称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适用症状 |
|----------|----------------|------------------------|------------------------------|
| 茯苓 | 甘淡平,归心、脾、肾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水肿、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
| 薏苡仁 | 甘淡微寒,归脾、胃 |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 水肿、脚气、脾虚泄泻 |
| 车前草 | 甘寒,归肝、肾、肺 |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 | 尿路感染、湿热泄泻、肝热目赤 |
其他春夏季常用中草药
除上述类别外,春夏季还常用以下草药:
-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适用于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以及瘰疬(淋巴结核)、瘿瘤(甲状腺肿大),煎水代饮可辅助降血压。
-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适用于月经不调、胸痹心痛(冠心病)、失眠心烦,春夏季用丹参、山楂、决明子泡水,可活血化瘀、清肝明目。
使用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中草药需根据体质和症状选用,如风寒感冒忌用寒凉药(金银花、菊花),虚寒体质慎用清热药(蒲公英、鱼腥草)。
- 适量为宜:过量服用可能损伤脾胃,如薏苡仁过量致腹泻,薄荷过量致乏力。
- 特殊人群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用药需咨询医师,避免自行用药。
相关问答FAQs
Q1:春夏季可以长期用金银花、菊花泡水喝吗?
A1:不建议长期大量饮用,金银花、菊花性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畏寒等,体质虚寒者尤其慎用,偶尔饮用可加1-2片生姜或红枣以中和寒性,一般建议饮用1-2周后停服3-5天,或根据体质调整用量。
Q2:春夏季湿气重,薏苡仁和红豆哪个祛湿效果更好?
A2:两者均能祛湿,但功效侧重不同,薏苡仁性偏凉,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适合湿热体质(如皮肤油腻、口苦、小便黄);红豆(赤小豆)性平,偏于健脾利湿,适合脾虚湿盛(如腹胀、大便黏腻、乏力),若湿热明显,可薏苡仁+赤小豆同煮;若脾虚为主,可加山药、莲子健脾,增强祛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