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首乌藤的神奇功效与日常科学使用禁忌的方法究竟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首乌藤,又名夜交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son的干燥藤茎,是临床常用的养血安神类中药,其名“夜交藤”,源于古书记载其“夜交则藤展,昼合则藤敛”,暗合其安神助眠之效;而“首乌藤”之名,则因其为何首乌的藤茎,与块根首乌同源,功效各有侧重,首乌藤在《本草纲目》中首载,言其“风疮疥癣作痒,生血和心,消烦渴”,历经千年实践,至今仍是中医治疗失眠、血虚、风湿的要药。

中草药首乌藤

来源与基原

首乌藤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主产于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秋季落叶时割取藤茎,除去细枝及残叶,切段晒干或烘干即可入药,其藤茎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扭转,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细小的皮孔,质地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浅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疏松或中空,气微,味微苦涩而涩。

性味归经与功效特点

首乌藤性平,味甘、微苦,归心、肝经,其功效可概括为“养血安神、祛风通络”,核心在于“调心肝、和气血”,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若血虚肝旺或心神失养,则可见失眠、多梦、心悸、烦躁;若风湿侵袭经络,或血虚生风,则致肢体麻木、关节酸痛、皮肤瘙痒,首乌藤甘能补、苦能泄、平能缓,既能养血以濡养心肝,又能通络以祛风除湿,且性平不燥,补而不滞,故无论虚实寒热之失眠、痹痛,均可随证配伍使用。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首乌藤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蒽醌类、黄酮类、磷脂、多糖及微量元素等,为其药理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 蒽醌类成分: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具有抗炎、抗菌、泻下作用,但含量较低,泻下作用缓和,临床主要用于改善肠道功能紊乱。
  • 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调节血脂的作用,可改善血虚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
  • 磷脂类成分:含卵磷脂、脑磷脂等,是神经细胞的重要组成物质,能营养神经,促进脑细胞代谢,与其安神助眠功效密切相关。
  • 多糖类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辅助治疗虚证相关疾病。

药理研究显示,首乌藤提取物能缩短小鼠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其黄酮类成分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肿胀疼痛;磷脂类成分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悸、多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临床应用配伍

首乌藤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情配伍,以增强疗效,扩大适应症。

中草药首乌藤

失眠多梦,心悸怔忡

首乌藤为治疗血虚不寐之要药,常配伍合欢皮、酸枣仁、柏子仁以养心安神;若肝郁化火,烦躁易怒,配伍柴胡、栀子、牡丹皮以疏肝清热;若心脾两虚,神疲乏力,配伍黄芪、党参、白术以补益心脾;若阴虚火旺,五心烦热,配伍生地黄、麦冬、玄参以滋阴降火。

血虚身痛,风湿痹痛

血虚脉络失养所致肢体麻木、酸痛,配伍当归、鸡血藤、川芎以养血活血通络;风湿痹阻,关节屈伸不利,配伍威灵仙、秦艽、独活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若兼肝肾亏虚,腰膝酸软,配伍杜仲、牛膝、桑寄生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皮肤瘙痒,风疹湿疹

血虚风燥或风湿蕴肤所致皮肤瘙痒、抓痕累累,配伍生地黄、赤芍、白蒺藜以养血祛风止痒;湿热浸淫,渗出明显,配伍地肤子、白鲜皮、苦参以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虚烦多汗,自汗盗汗

阴虚火旺所致盗汗,配伍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以滋阴敛汗;气虚不固自汗,配伍黄芪、防风、白术以益气固表止汗。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首乌藤内服常用量为10-30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使用时需注意:

中草药首乌藤

  • 脾胃虚寒者慎用:首乌藤性平,但甘味滋腻,过量易致腹胀、腹泻,脾胃虚弱者配伍砂仁、陈皮等理气健脾药可减轻不适。
  • 孕妇慎用:其藤茎通络,活血作用虽弱,但有潜在滑胎风险,孕妇应遵医嘱使用。
  • 不宜与藜芦同用:遵循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以免降低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 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以免影响药效,尤其用于安神时,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现代研究进展

近年来,首乌藤的现代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皮肤科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表明,首乌藤总黄酮可通过调节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系统,发挥镇静催眠作用,且不易产生依赖性,优于部分西药安眠药;其提取物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对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治作用;首乌藤多糖可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辅助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

首乌藤快速信息表

项目
来源 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
性味归经 甘、微苦,平;归心、肝经
功效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主治 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自汗盗汗
常用配伍 酸枣仁(安神)、鸡血藤(通络)、地肤子(止痒)
用法用量 内服10-30g,煎汤;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忌与藜芦同用

相关问答FAQs

Q1:首乌藤和何首乌是一回事吗?功效有何不同?
A1:首乌藤与何首乌为同一种植物(何首乌)的不同部位,功效差异显著,首乌藤为藤茎,性平,长于养血安神、祛风通络,主治失眠、血虚痹痛、皮肤瘙痒;何首乌为块根,制首乌(经九蒸九晒)性温,补肝肾、益精血,主治肝肾亏虚、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生首乌性微温,截疟、解毒、润肠通便,主治疟疾、痈疽、瘰疬、肠燥便秘,二者虽同源,但部位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主治各异,不可混用。

Q2:首乌藤服用后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如何避免?
A2:首乌藤不良反应较少,部分人服用后可能出现轻微腹泻、口干、头晕等症状,多与用药剂量过大或个体差异有关,避免方法:① 严格遵循医嘱用量,一般不超过30g/日;② 脾胃虚寒者配伍理气健脾药,如砂仁、陈皮;③ 服药期间注意观察,若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④ 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长期服用需定期肝肾功能检查。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信息网站涵盖哪些药材知识?
« 上一篇 09-18
中草药雁尾草的独特功效与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 » 09-1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