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野生名贵药材图片里藏着哪些珍稀品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落差大,气候类型多样,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到高寒干旱气候均有分布,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这里的野生名贵药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药效卓著,是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药材因生长环境苛刻、采摘困难更显珍贵,通过观察这些药材的图片,不仅能直观感受其形态特征,更能理解其与甘肃独特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

甘肃野生名贵药材图片

甘肃野生名贵药材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

甘肃野生名贵药材的生长环境往往决定了其独特的性状,当归,主产于甘肃岷县、宕昌等地的海拔2000-3000米高寒山区,其图片中可见根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根头部膨大,顶端有多个茎痕和突起的鳞片,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形成层环呈棕色,有浓郁的香气,野生当归多生长在林缘、草坡或溪谷旁,耐寒怕涝,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这种生长环境使其有效成分积累更丰富,药效优于种植当归。

黄芪是甘肃另一大特色药材,野生黄芪多分布于陇南、定西等地的山地草原或灌丛中,图片中其根长而粗壮,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断面纤维性强,显菊花心(即形成层环呈棕黄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黄芪喜凉爽干燥气候,耐旱耐寒,甘肃的昼夜温差和充足光照使其根中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大黄在甘肃主要分布在甘南、临夏的高海拔地区,野生大黄生长在山坡砂砾地或草甸中,图片中其根茎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表面红褐色或黄褐色,可见纵皱纹、类网状纹理及残留的鳞片和须根,断面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顶端有茎基残痕,基生叶大型,叶片掌状深裂,边缘有皱波,圆锥花序顶生,花小而绿白色,大黄喜冷凉气候,耐寒性强,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其根茎中的蒽醌类化合物是药效核心。

羌活则多见于甘肃甘南、武威的林缘、灌丛及海拔2500-4000米的高山草地,图片中其根茎呈圆柱形或略弯曲,环节紧密,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密集的环纹和点状根痕,断面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香气浓郁,味微苦辛,茎直立,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长卵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羌活喜凉爽湿润环境,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其根茎中的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甘肃野生名贵药材图片

肉苁蓉是甘肃荒漠地区的名贵药材,主要产于民勤、金塔等地的沙漠中,寄生于梭梭、红柳等植物的根部,图片中其茎肉质,圆柱形,高可达30-100厘米,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鳞片状叶,螺旋排列,穗状花序,花密集,小而黄,肉苁蓉生长在干旱少雨的荒漠地带,依靠寄主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生长周期长达3-5年,其肉质茎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具有补肾阳、益精血的功效,因过度采挖曾一度濒临灭绝,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甘肃野生名贵药材基本信息汇总

为更直观了解甘肃主要野生名贵药材,以下通过表格汇总其核心信息:

药材名称 主要产地 图片特征描述 核心药用价值
当归 岷县、宕昌 根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断面黄白色有菊花心,香气浓郁;叶二至三回羽状复叶,花白色。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黄芪 陇南、定西 根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断面纤维性强显菊花心;叶奇数羽状复叶,花黄色。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
大黄 甘南、临夏 根茎类圆柱形,表面红褐色,断面红棕色颗粒性;叶掌状深裂,圆锥花序花小绿白色。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羌活 甘南、武威 根茎圆柱形,环节紧密,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香气浓;叶二至三回羽状复叶。 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
肉苁蓉 民勤、金塔 茎肉质圆柱形,表面黄褐色,鳞片状叶螺旋排列,穗状花序花密集。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甘肃野生名贵药材虽资源丰富,但因长期过度采挖、生态环境退化,部分药材已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野生当归、肉苁蓉等药材的野生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亟需加强保护,近年来,甘肃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人工种植与野生抚育相结合的方式,在保护药材资源的同时,也保障了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岷县当归、陇西黄芪等已形成规模化人工种植基地,既缓解了市场供需,也保护了野生种质资源。

通过观察甘肃野生名贵药材的图片,不仅能识别其形态特征,更能感受到其背后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合理利用与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实现中医药传承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关键。

甘肃野生名贵药材图片

FAQs

甘肃野生名贵药材的分布与海拔有什么关系?
甘肃野生名贵药材的分布与海拔密切相关,不同海拔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决定了药材的垂直分布带,当归、羌活多生长在2000-4000米的高寒山区,耐寒性强,适应低温、高湿的环境;黄芪、大黄分布在1500-3000米的山地草原或灌丛中,喜凉爽干燥气候;肉苁蓉则生长在海拔1000-1500米的荒漠地带,适应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的环境,这种垂直分布规律使得甘肃成为多种生态类型药材的汇集地。

如何通过图片辨别野生当归和种植当归?
野生当归与种植当归在图片中可通过根的形态、颜色和断面特征进行辨别:野生当归根较细长,表面颜色较深(黄棕色或深棕褐色),纵皱纹明显,断面形成层环较窄,整体质地较紧实,香气浓郁;种植当归根多呈粗短的圆柱形,表面颜色较浅(浅黄棕色或灰黄色),皱纹较浅,断面形成层环较宽,质地疏松,香气稍弱,野生当归的叶片常较小,叶缘锯齿较深,而种植当归叶片较大,生长更茂盛。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大型药材批发市场现状如何?存在哪些质量与监管难题?
« 上一篇 09-18
普宁新中药材市场
下一篇 » 09-1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