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瓦草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瓦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在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其名称因地域差异可能被称为“铁扫把”、“粉条儿菜”或“蓝布裙”等,为石竹科蝇子草属植物,学名通常为Silene fortunei(部分地区也指同属近缘种),以下从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及图片识别要点等方面详细介绍,帮助准确识别这一药用植物。

中草药瓦草图片

植物形态特征与图片识别要点

瓦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独特的外形特征是图片识别的关键,根呈细长的圆锥形或圆柱形,肉质,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断面有放射状纹理,图片中可见其根系常分支,深入土壤,茎直立,单一或丛生,高30-80厘米,基部常带紫色,具纵棱,棱上疏生短毛,成熟茎部木质化,图片中可见茎节明显,上部多分枝。

叶片为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无柄或具短柄,两面疏生柔毛,叶脉在背面凸起,图片中可见叶片对生,茎下部叶常在花期枯萎,花序为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多数,小而密集,花梗细长,苞片披针形,膜质;花萼钟形,长约5-7毫米,萼齿5,三角形,边缘膜质,常带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粉红色,先端2浅裂,爪部楔形,瓣片基部有鳞片状附属物,图片中花瓣形态是区别于近缘种的重要特征——其瓣片较窄,爪部明显长于瓣片,整体呈“倒卵形+长爪”结构,蒴果卵形,与宿存萼近等长,6齿裂,种子多数,肾形,黑褐色,表面有疣状突起,图片中成熟果实可见顶端开裂痕迹。

为便于快速识别,以下通过表格归纳瓦草的形态特征:

中草药瓦草图片

部位 形态特征
圆锥形/圆柱形,肉质,黄白色,断面有放射状纹理,常分支
直立,高30-80cm,基部紫色,具纵棱和短毛,上部多分枝,节明显
披针形/卵状披针形,对生,全缘,两面疏生柔毛,叶脉背面凸起
白色/淡粉红色,花瓣5,先端2浅裂,爪部楔形,瓣片有鳞片状附属物;花萼钟形,5齿裂
果实 卵形,6齿裂,与宿存萼近等长,种子肾形,黑褐色,表面有疣状突起

生长环境与分布

瓦草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多生长于海拔1000-3000米的山坡草地、灌丛边缘、林缘或岩石缝中,喜凉爽、阳光充足的环境,耐旱但不耐涝,常在夏季至秋季开花(7-9月),果期8-10月,图片中其生境多为半阳坡,常与野菊花、马鞭草等植物伴生,根系发达,能适应贫瘠土壤。

药用价值与应用

瓦草的药用部位为全草或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后入药,其性凉,味辛、苦,归肝、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调经、止咳止血的功效,传统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肺热咳嗽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瓦草含黄酮类(如槲皮素)、皂苷类、生物碱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止血及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临床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妇科炎症及外伤出血的治疗,外用时,可将鲜草捣烂敷于患处,用于疮疖肿毒或蛇虫咬伤。

图片识别注意事项

由于瓦草与同属植物(如剪秋罗、蝇子草)外形相似,图片识别时需重点关注细节:一是花瓣的“长爪+鳞片状附属物”,瓦草花瓣爪部明显长于瓣片,且瓣片基部有2枚鳞片状突起,而近缘种花瓣多无此结构或爪部较短;二是茎基部常带紫色,且具纵棱和短毛,区别于茎光滑的植物;三是花萼齿边缘膜质且常带紫色,果期宿存萼包裹果实,不易脱落,瓦草叶片质地较薄,两面均疏生柔毛,而非仅叶背有毛,这也是区别于相似种的特征之一。

中草药瓦草图片

相关问答FAQs

Q1:瓦草与瓦松如何区别?
A:瓦草与瓦松虽名称相似,但科属、形态差异显著,瓦松为景天科瓦松属植物,叶肉质,呈莲座状排列,花密集呈总状花序,花瓣淡红色或紫红色,多生于屋顶瓦片或岩石上;而瓦草为石竹科蝇子草属,叶纸质、披针形,花瓣白色或淡粉红色,具长爪,多生于山坡草地,药用上,瓦松以清热解毒、止血为主,瓦草则偏于活血调经、止咳。

Q2:使用瓦草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瓦草性凉,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应避免使用,以免引起腹痛或月经紊乱,外用时需注意皮肤敏感情况,若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瓦草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宝宝去疳积中草药
« 上一篇 09-19
护肝中草药图片有哪些?常见品种识别与功效图解?
下一篇 » 09-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