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草药性味与功用的对应关系?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之一,其“性”指药物的四气(寒、热、温、凉),“味”指五味(酸、苦、甘、辛、咸),二者结合共同决定药物的功效与应用,中草药通过性味的偏性调节人体阴阳失衡,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其理论体系历经数千年临床实践验证,至今仍指导着临床用药。

中草药性味功用

四气:寒热温凉,调和阴阳

四气反映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的影响,是药物作用性质的核心概括,寒凉药(包括寒与凉)多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等功效,适用于热证、实证,如性寒的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湿热痞满、高热神昏;性凉的金银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温热药(包括温与热)多具有散寒、温里、助阳、活血等功效,适用于寒证、虚证,如性大热的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性温的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还有一些药物“平”性,药性平和,既不寒也不热,如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适用于脾虚食少、肺虚咳喘,可长期服用而不易损伤正气。

五味:酸苦甘辛咸,各有专长

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是药物功效的归纳,不同味别对应不同的作用靶点和功效方向,酸味药多具收敛固涩、生津止渴作用,适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等滑脱不禁之证,如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治肺虚久咳、虚热消渴;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治自汗盗汗、久泻不止,苦味药多具清热燥湿、泻火、降逆、坚阴等功效,适用于湿热证、火证、喘咳、呕逆等,如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湿热黄疸、带下;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甘味药多具补益、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适用于虚证、诸痛证及调和药性,如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治气虚乏力、自汗;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既能增强方药疗效,又能缓解药物毒性,辛味药多具发散、行气、活血、化湿等功效,适用于表证、气滞血瘀、湿阻等证,如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血瘀气滞、头痛风湿,咸味药多具软坚散结、泻下、补肾等功效,适用于瘰疬、瘿瘤、便秘、肾虚等证,如海藻咸寒软坚散结、消痰利水,治瘿瘤、瘰疬;芒硝咸寒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满便秘。

中草药性味功用

性味结合,共奏功效

中草药的性味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形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完整体系,黄连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干姜辛热,辛能散寒,热能温中,故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同一性味药物因配伍或炮制不同,功效可能差异显著,如生姜辛温解表止呕,炮姜辛热温中止泻,二者虽均为辛温,但因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各有侧重。

常见中草药性味功用表

药物名称 性味 归经 主要功效 主治举例
人参 甘、微苦,温 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气虚欲脱、肢冷脉微、心悸怔忡
黄连 苦,寒 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痞满、高热神昏、痈肿疔疮
麻黄 辛、微苦,温 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金银花 甘,寒 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疔疮
附子 辛、甘,大热 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
五味子 酸、甘,温 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自汗盗汗、久泻不止、肺虚久咳
黄柏 苦,寒 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湿热黄疸、带下、骨蒸劳热
干姜 辛,热 脾、胃、肾、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饮咳喘
乌梅 酸,平 肝、脾、肺、大肠经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
海藻 咸,寒 肝、胃、肾经 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瘿瘤、瘰疬、睾丸肿痛、水肿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的“性味”如何指导临床配伍?
A1:中草药配伍需遵循“性味合和”原则,通过性味的协同或制约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如性味相似的药物配伍可增强功效(如黄芪、人参均甘温,配伍增强补气作用);性味相反的药物配伍可制约偏性(如黄连苦寒配干姜辛热,寒热并用,调和寒热错杂的痞满);五味配伍可兼顾病位(如治咳嗽常配辛宣肺的麻黄、酸敛肺的五味子、甘补脾的甘草,共奏宣肺止咳、标本兼治之效),还需根据患者体质调整性味偏胜,如阳虚体质慎用寒凉药,阴虚体质慎用温热药。

中草药性味功用

Q2:为什么有的中草药性味相同但功效不同?
A2:性味相同的中草药因归经、炮制方法、药用部位或化学成分差异,功效可能不同,生姜与干姜均为辛温,但生姜归肺、胃、脾经,长于发汗解表、温中止呕,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经,长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适用于脘腹冷痛、亡阳虚脱,二者虽性味相同,因炮制(生姜鲜用,干姜炮制)和归经差异,功效各有侧重,再如,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药,但麻黄主入肺、膀胱经,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主;桂枝主入心、肺、膀胱经,以发汗解肌、温通经脉为主,故临床配伍时,风寒感冒无汗喘咳用麻黄,有汗恶风用桂枝。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天葛菜有何独特功效与使用禁忌?
« 上一篇 09-19
四川省中药材品种审定的标准是什么?对药材质量和产业有何重要意义?
下一篇 » 09-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